酒是生活中的必备饮品之一,无论是在商场还是小店,都是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据考证,距今约年前的红山查海遗址就发现了大量的酒器和用于储存谷物的窖穴。说明当时的查海先民已普遍饮酒了。
查海是位于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这里的气候环境适宜耕种,因而也就有了足够的粮食用于酿酒。由此不难看出,酒文化与中华文化是共存的,人们在生活中都少不了饮酒。
在《水浒传》小说中有“三碗不过岗”之说,在酒桌上,又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说,尤其是劝酒风盛行的社会,喝倒、喝晕、喝吐、喝睡着与喝死的人又不计其数。这说明在酒桌上的酒量,是很难把握的。
中医和西医都说适量饮酒对健康有益,可软化血管,促进血循环。可是,前段时间《柳叶刀》发了一篇纳入近60万人样本量的研究,结果认为喝酒一点好处都没有,只要喝酒就会提高卒中、心衰等疾病风险,并且发病率还会随饮酒量增加而增加。并说喝酒软化血管,对心血管好,纯属无稽之谈。
人在出生的时候都不喝酒,年幼的时候也都不喝酒,只有长大了,成熟了,走上了社会,才会在同事与同伴的熏陶下,学会了喝酒,慢慢地又有了酒瘾。
酒虽然是粮食造,粮食经过粉碎、水侵、发酵生成乙醇,乙醇是化学物质,喝酒会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有些人还脸红脖子粗,全身的皮肤变红。这就叫酒精过敏。严重的时候还会有呼吸加快、呕吐和一系列精神症状。
显然,如果是血压低的人喝酒,可能会有使血压升高,但是血压高的人喝酒后果就不堪设想。原因是血压高的人血压再升高,就有可能诱发脑溢血,还有可能诱发心脏病或者心梗。
人的体细胞需要的是营养、氧气和水,除此之外,并不需要其它物质。因此,鉴别酒对人体好与不好的最简单方法就在伤口上擦酒,看伤口有没有反应?如果是不疼痛、不感染,那就是有益的。如果是疼痛,或者是疼痛剧烈,那就是有害的。至于医学上用酒精消*,那是另一回事。并不等于组织器官和人体细胞就需要酒精。
凡是口腔溃疡和胃溃疡的人喝酒,伤口都会疼痛。只不过喝多了后伤口被麻醉,又不疼了。不疼是不知道疼,是酒精的麻醉在起作用。这说明,酒并不是人体所必需。
凡是化学物质都会上瘾,对人体细胞都没有好处。如,*品会上瘾,吸烟会上瘾,喝酒会上瘾,吃化学药会上瘾,这些都是化学物质。显然,*品在法律禁止之列,烟酒和化学药品则是自己选择。既然喝酒有害,人为什么还喝酒?
人在高兴的时候喝酒。酒壮英雄胆。人在失落的时候喝酒。借酒浇愁。杜甫在《饮中八仙歌》写到: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译成现代文就是:贺知章酒后骑马,晃晃悠悠,如在乘船。他眼睛昏花坠入井中,竟在井底睡着了。汝阳王李琎饮酒三斗以后才去觐见天子。路上碰到装载酒曲的车,酒味引得口水直流,为自己没能封在水味如酒的酒泉郡而遗憾。左相李适为每日之兴起不惜花费万钱,饮酒如长鲸吞吸百川之水。自称举杯豪饮是为了脱略*事,以便让贤。崔宗之是一个潇洒的美少年,举杯饮酒时,常常傲视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树临风。苏晋虽在佛前斋戒吃素,饮起酒来常把佛门戒律忘得干干净净。
李白饮酒一斗,立可赋诗百篇,他去长安街酒肆饮酒,常常醉眠于酒家。天子在湖池游宴,召他为诗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自称是酒中之仙。张旭饮酒三杯,即挥毫作书,时人称为草圣。他常不拘小节,在王公贵戚面前脱帽露顶,挥笔疾书,若得神助,其书如云烟之泻于纸张。焦遂五杯酒下肚,才得精神振奋。在酒席上高谈阔论,常常语惊四座。这些实例都说明,酒瘾一上来,又只能靠喝酒进行刺激,人才能回归于正常。
陶渊明在《戒酒诗》中写道:陶潜嗜饮酒,叹惜斯不如。老大体质弱,恨酒力不敌。逢场朋友劝,时常酩酊归。一醉三日苦,饭茗不欲思。醉后多自悔,屡发戒酒誓。以免妻孥忧,不再近酒杯。世上有十恶,酒算其中一。往往醉误事,过量伤身躯。
人在身体好的时候还能喝酒,但到身体不行的时候,又选择戒酒。尤其是那些病缠身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再大的酒瘾,也都戒掉了。那么,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人都是好人,酒是王八蛋”!那些酒后耍酒疯,喝酒闹事,酒后犯罪的人,又有几个不是酒造成?酒既能让人兴奋,也能让人疯狂,还能让人肆意妄为和嚣张……。以李白饮酒赋诗为例,如果李白不好学,没文采,他喝再多的酒,也写不出诗来。同样,一个外行人喝酒后,还能变成内行吗?
喝酒不但伤胃、伤肝、伤心,还伤肺、伤肾、伤身,凡是喝过酒的人都有体会。因此说喝酒有益于健康,纯属是无稽之谈。
为了您健康,为了您寿长,劝君早戒酒,让组织器官和细胞恢复本来面目,不再用酒伤害自己的细胞,那才是有益的。
黑格尔曾经说过: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吸取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