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是由口腔放入一条细小的管,经食管到达胃部约80公分,可以看到胃部是否有病变。
20世纪70年代之前,医学界的一致看法是,胃里面虽然有螺旋菌,但它们来自口腔,并非从胃里生长。他们认为胃里的盐酸浓度实在太高,很难想象会有什么细菌,喜欢在这样恶劣环境下生活。即使看到有细菌生长,他们也认为是因为胃组织死亡后才繁殖起来的。这样的结论几乎成了铁板钉钉的理论,对胃炎和胃溃疡等胃部疾病的治疗,也主要是服用抗酸剂。
(幽门螺杆菌YutakaTsutsumi,M.D.ProfessorDepartmentofPathologyFujitaHealth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
但不信邪的人总还是有的,医院的病理医生华伦就是其中一个。华伦医生,透过电子显微镜长期观察,发现胃病患者在胃有炎症或溃疡的地方存在细菌。于是,80年开始,医院宣扬他的观点,医院内部刊物发表的文章,认为胃炎和胃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据说当时被他的许多同事,甚至实习同学嘲笑,大多大家都觉得他老糊涂了在胡说八道。
RobinWarren
(电子显微镜下的幽门螺杆菌JaniceCarrContentProviders(s):CDC/Dr.PatriciaFields,Dr.ColletteFitzgerald)
年,胃肠科来了个30岁的年轻医生贝利.马歇尔,他听说华伦的奇特观点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随后两人成功合作,在一位病人身上验证了华伦的观点。于是,贝利.医院微生物部门的同事,提出要在微生物实验室做溃疡病细菌培养研究。但连续做了34个标本后,却都没有看见任何细菌生长。
BarryJ.Marshall
年复活节的长周末,实验室放假没人上班,贝利.马歇尔在假日前又做了一个细菌培养,就扔在那里回家过节去了。他心里大概想,反正也是没可能会成功,所以懒得搭理它。医院,当他取出细菌培养皿一看,激动的差点把培养皿掉在地上,长了一个菌斑。原来他们以前的失败原因都是因为培养的时间不够长,这次长假给了细菌足够的生长周期。年4月14日,历史性的突破就这么在偶然中诞生了,人类第一次成功培养出了幽门螺杆菌。
(感染之胃粘膜上皮组织图像(Warthin-Starry染色))
此后贝利.马歇尔培养细菌就很顺利了,他又得到电镜室主任Armstrong的帮助,透过电镜观察了个胃组织标本。在这些组织标本中发现,34个标本中有螺旋杆菌,其中11个标本成功培养出来了细菌。贝利.马歇尔把他们的研究结果和观点,送到年召开的澳洲消化学年会上的论文,却遭到直接退稿。年,华伦和马歇尔合作的正式论文,在《柳叶刀》杂志发表,标志着这一研究成果终于得到主流学界的承认。但仍然有许多医生不相信这个发现,马歇尔的导师告诉他:“你的观点是错的。”为了证明致病机理,马歇尔还曾喝下含有病菌的溶液,结果造成严重的胃溃疡。后来又迅速治疗成功。
(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造成的伤害①胃内幽门螺杆菌的鞭毛在胃粘液层内部移动、并附着于上皮细胞的表面。②尿素酶遇上黏液中的尿素而产生氨,中和了胃酸。③没被胃酸杀死的幽门螺杆菌在黏液层进行增殖。此外,趋化因子将周围的其他幽门螺杆菌引来。④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各种分解酵素破坏了黏液层,让失去黏膜保护的上皮细胞发炎(参考图中央)。此外细菌分泌出的VacA等*素(右)、透过IV型分泌装置注入上皮细胞的反应器(effector)分子(左)对上皮细胞产生伤害,让发炎的症状恶化。)
年,华伦和马歇尔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华伦博士发展出一种简易的测试法(碳十四尿素呼吸测试)来检测溃疡病人有无此菌。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其他种的螺杆菌也于部分哺乳动物及鸟体内找到。
长期的溃疡,会导致癌症,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胃幽门杆菌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质,也是第一个被确认可对人类致癌的原核生物。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大多数常见的胃炎疾病均由幽门螺杆菌所造成,在治疗过程应加入抗生素。
参考资料:维基百科
更多精彩
敬请期待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