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资生丸,出自明朝医学家缪希雍的《先醒斋医学广条记》。具备健脾开胃,消食止泻的影响。用于脾虚不适,胃虚不纳,神倦力乏,腹满泄泻。当代临床罕用于医治医治成效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赤子厌食症、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前兆流产、习惯性流产、以及慢性肾病等病征属脾胃衰弱,湿浊内生者.
方歌资生丸内主四君,扁莲苡桔山药行;连泽芡楂麦砂蔻,藿橘益气安胎灵。
构成人参三两(90克,人乳浸,饭上蒸,烘干)、白术三两(90克)、白茯苓一两半(45克,细末,水澄,蒸,晒干,入人乳再蒸,晒干)、广陈皮二两(60克,去白,略蒸)、山查二两(60克,肉蒸)、甘草五钱(15克,去皮,蜜炙)、怀山药一两五钱(45克,切片,炒)、川*连三钱(9克,如法炒七次)、薏苡仁一两半(45克,炒三次)、白藊豆一两半(45克,炒)、白豆蔻仁三钱五分(10.5克,弗成见火)、藿香叶五钱(15克、不见火)、莲肉一两五钱(45克,去心,炒)、泽泻三钱半(10.5克,切片,炒)、桔梗五钱(15克,米泔浸,去芦,蒸)、芡实粉一两五钱(45克,炒*)、麦芽一两(30克,炒,研磨,取净面)。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屡屡一丸,重二钱(6克),用白汤或清米汤、橘皮汤、炒砂仁汤嚼化下。当代浓缩丸用法:屡屡10丸,逐日3次。亦可做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各药向例剂量酌情增减。
成效力气健脾,消食和胃,理气渗湿。
主治有身脾虚吐逆或滑胎不固,以及脾胃衰弱,食少便溏,脘腹做胀,恶心吐逆,羸弱乏力,舌质淡,脉濡弱。
方解
“资生”二字,出自《周易》:“至哉坤元,万物质生,乃顺承天。”是说万物的性命是由于遵从“坤元”之气而资生的。地面艰深,负载万物,具备无量的人格。
人之脾胃属土,与当然界的地面同德,为人身之“坤元”。欲资生后天营卫气血,必助脾胃之气方有所得。资生丸恰是从健脾益胃动手,脾胃纳谷运化一般,五脏就会从“坤元”地面获得富足的养分。
缪希雍,字仲淳(糊口于-年),江苏常熟人。精晓医术,治病多奇中,所著《先醒斋医学广条记》四卷,多为做家对罕见病征的医治心得、验案、效方。资生丸载于该书“妇人篇”,原名“保胎资生丸”,用于有身三月,胎元失养。有身三月,胎气资生于足阳明,故资生阳明亦为养胎之本。清乾隆年间将资生丸收入《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中,并增言此药“兼夫君调中养胃,饥能使饱,饱能使饥,神妙难述。”且删去“保胎”二字,直言“资生丸”。由于《医宗金鉴》是中医最齐备的归纳性医学巨著,理论精当,公平公正,因而所收方药很快宣传于医学界。厥后,叶天士、徐灵胎、张秉成等在其著做中均有转录。由此注明,清朝中世往后,资生丸已被医学界精深操纵。
本方由参苓白术散去砂仁,加陈皮、白豆蔻、山查、麦芽、*连、藿香叶、泽泻、芡实构成,药性肃静甘润、补而不滞,原为有身安胎所设,故别名“保胎资生丸”,因其组方消补兼施、清利贯串,深受昆裔医家爱慕,常以其益胃补脾之用医治脾胃衰弱之证。取名“资生”,义自《周易·彖传》所云“至哉坤元,万物质生,乃顺承天”。入之脾胃属土,为一身之“坤元”,欲资生后天色血,必助脾胃灵*方有所得。《古今名医方论》评估本方:“既无参苓白术散之滞,又无香砂枳术丸之燥,能补能运,臻于至和。于以固胎,永无滑堕,夫君服之,调中养胃。名之资生,信不虚矣。”
方以人参、白术、甘草、白藊豆甘温健脾阳;以芡实、莲子、山药甘平资脾阴,是扶阳多于护阴;兼用陈皮、蔻仁香燥以舒之;茯苓、泽泻、薏苡仁淡渗以利之;山查、神曲、麦芽助其消导;藿香开胃气;桔梗升清气;*连整理脾胃之湿热。其成效补中寓消,补消兼施,正如清朝名医顾松园所说,其方“健脾开胃、消食止泻、谐和脏腑、滋润营卫。”
本方要紧用于脾胃衰弱兼有湿热之胃痛,泄泻,吐逆,疰夏,虚劳等病。其临床运用指征是:脘腹胀满,胃中不适,不思饮食,恶心吐逆,大便溏薄,颜色枯槁,神疲惫力等。凡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慢性胆囊炎、慢性肝病等,或大病往后脾胃困窘,见上述病症者,可思索用此药治之。
忌讳忌桃、李、雀、蛤、生冷。
同名方
《医学六书》资生丸由本方去*莲形成。成效、主治与本方同。
《古方选注》资生丸由本方加泽泻、厚朴形成。成效、主治与本方同。
《先醒斋医学广条记》资生丸由本方去砂仁、神曲,加泽泻构成。成效、主治与本方同。
资生丸(资生健脾丸)附方九味资生九(《张氏医通》)由本方去莲子肉、山药、麦芽、薏苡仁、芡实、砂仁、白藊豆、藿香、桔棱形成。成效健脾开胃,消食止泻。主治老翁饮食难以消化。
资生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本方由山药、白术、玄参、炒牛蒡子、鸡内金形成。成效清热利咽,健脾滋阴。主治劳瘵咳嗽,饮食裁减,身热,衰弱及血虚经闭。
医案精选
慢性肾病卵白尿:刘某,男,18岁。年8月初诊。患慢性肾炎3年余,尿检:卵白多在(++)~(+++),下肢轻度浮肿,颗粒管型(+++),血检:血红卵白9克/升,红细胞3.0*1012/L,胆固醇1.5mmol/L。
症见:面色萎*,血虚貌,腰酸乏力,小便缺少,纳呆,便溏,舌质淡,苔厚稍腻,脉濡。
诊断为:慢性肾炎、卵白尿、血虚。治宜清利湿浊、健脾益气、固肾收涩。方用资生丸加减。
处方:*参10克、白术9克、茯苓10克、炙甘草3克、陈皮6克、半夏6克、川连克、砂仁5克、白蔻5克、炒苡仁1克、焦楂曲各1克、白藊豆10克、山药10克、莲肉1克、桔梗3克、枳壳5克、木香3克、泽泻15克、麦芽9克,车前子1克。7剂,水煎服。
二诊:7剂后,纳呆好转,尿量加多,大便实。尿检:卵白(++),颗粒管型(+)。后改用防已*芪汤合五苓散加减、宽裕大补丸等医治。后复查各项目标均一般,嘱便服宽裕大补丸,随访半年未复发。
注文中所载丹方和医治法子请在中医生提拔下操纵。如照方抄写服药,恶果自傲。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