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
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教授,
受聘华中科技大学名誉教授,
并在环同济大健康科技产业园组建“巴里·马歇尔研究院”。
与华中科大副校长、同济医学院院长陈建国教授会谈交流时,
两位国际级大咖达成一致意见:
以诺奖为旗帜先导,
医院的消化科医疗科研优势,
打造一个国家乃至国际级水平的
“大消化”医疗科研与临床整合平台。
华中科大副校长、同济医学院院长陈建国(右)与马歇尔教授(左)探讨“大消化”
显然,
创建“大消化”医疗资源整合平台,
是一朵极具创新意义的智慧之花。
如何理解其丰富的内涵呢?
为此,小编特地专访了
美捷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华誉出版社总编辑夏华向先生。
消化内科专家夏华向先生
身为旅美澳籍消化内科专家,
夏华向先生肯定地说:
“大消化”概念的提出,
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创新。
他分析说,
巴里·马歇尔教授以发现幽门螺杆菌而成名,
是一位杰出的消化内科专家。
但幽门螺杆菌主要与上消化道疾病,
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病以及胃癌有关。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整合,
仅仅围绕这几种上消化道疾病是远远不够的,
必然需要扩展到消化系统疾病的方方面面。
夏华向专家(左)与马歇尔教授(右)合影
比如,目前消化疾病的诊治通常由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和肝胆外科承担,
而内镜又是消化内科,乃至胃肠外科不可分割的部分,
其本身又可分为诊断内镜、治疗内镜。
同时,影像学和各种特殊检测技术,
都对消化疾病的诊治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对消化疾病,尤其肿瘤的早期筛查,
以及对消化疾病病人的管理,
亦是值得重视和开展的重大课题。
因此,“大消化”医疗科研平台,
意味着把所有与消化系统疾病诊治有关的方方面面,
从学科(科室)到机构(医院、科研单位和企业),
进行一次非权属变更的科研、临床业务交互合作,
形成一个完备、高效的消化系病预防、治疗、科研体系。
夏华向专家(左三)、马歇尔教授(左一)等参加同济医学论坛(第期)
作为从同济医学院走出来的一名医学专家,
夏华向很看好“环同济大健康巴里·马歇尔研究院”。
“这将是一个复合型的,
以医学项目为抓手的平台式业务整合实体机构,
令人期待!”
关于巴里·马歇尔
诺贝尔奖获得者,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教授,皇家内科澳大利亚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友谊奖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荣誉教授。
1982年,他与罗宾·沃伦教授共同证实了导致胃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这一发现对根治胃溃疡起到了重要的开端作用,也了解到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癌的主要因素,因而获得200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同济医学院10万校友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