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细菌,专门生长在胃里面,是目前已知,唯一可以生长在胃里面的细菌。幽门螺杆菌在胃里面生长繁殖,专门破坏胃粘膜,可以引起胃炎,胃溃疡,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等疾病。
所谓病从口入,说的就是幽门螺杆菌,它可以通过手,不干净的食物和餐具等传染,而且幽门螺杆菌在进入胃部后不仅不会被胃液的强酸性腐蚀,还能在胃部生存。
临床证实,幽门螺杆菌有加重胃癌的风险,因此有人想问,体检查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不是要马上清除,以绝后患?下面小九来为您解答。
在讲述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是胃癌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虽然说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病,增加胃癌的风险,但是单一的幽门螺杆菌病感染≠胃癌,而且也不是说所有的胃病都是因为幽门螺杆菌导致的。
也就是说如果你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不是一定会得胃癌,但想要降低患有胃癌的概率,一定要预防和避免感染幽门螺杆菌。那么体检查出感染幽门螺杆菌,是否需要根除呢?医生建议,如果检查出自己感染幽门螺杆菌,首先要做胃镜检查。
这是因为如果感染者先除菌,再检查,很可能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如果患者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状态下发生了胃癌,而且患者也先除菌后检查胃镜,这时候查出来胃癌病变呈现的是胃炎样改变,病变在内镜下很难分辨。也就是说在医生还没了解清楚胃黏膜的病变,先除去了幽门螺杆菌,很可能就会把早期胃癌的症状给掩盖了,也就延误了对胃癌的诊断和治疗。
所以针对35岁以上的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医生建议先做胃镜,清楚了解了胃内部的情况后,再进行幽门螺杆菌清除,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虽然说胃癌的出现并不一定跟幽门螺杆菌有关系,但是也不能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为了防止胃癌以及胃病的出现,就要预防感染幽门螺杆菌。想要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一定要注意卫生,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因为病从口入。具体可以这么做:
预防感染幽门螺杆菌要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因为这个是直接影响幽门螺杆菌是不是被带入体内最关键的环节;另外就是要不吃生肉;认真仔细的刷牙,因为在牙菌斑和龋齿上会有幽门螺杆菌生长繁殖;在吃瓜果蔬菜时要消*,洗净,削皮等。
实际上来说想要避免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餐具要消*后使用,没有牙齿的宝宝喂食的时候不要为了省事,把大人嚼过的食物喂给宝宝。总之就是从切断传染开始。
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有哪些不舒服大部分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都可以没有症状,只有少部分人会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下降,反酸,嗳气,消瘦,烧心等胃肠道症状,还有一部分患者可以出现口臭,营养不良等消化道以外的症状。
怎么诊断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抽血查有没有抗体,有抗体代表感染过幽门螺杆菌,但是不能区分,是现在感染了,还是以前感染过幽门螺杆菌。还有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呼气试验,只需要呼一口气,就可以检测出来有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
最后,还可以做胃镜检查,不仅可以观察有没有胃炎,胃溃疡和胃癌,还可以取组织进行活检,明确有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目前,幽门螺杆菌有标准的治疗方案,一般是口服四种药物:一种抑酸药,一种铋剂,两种抗生素。例如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口服14天。
如何判断幽门螺杆菌是否被消灭干净了吃了上面的药物,停药一个月,医院复查一个呼气试验,如果呼气试验是阴性的,那么恭喜你,幽门螺杆菌已经被根治了。
综上所述,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不好的细菌,专门导致胃病的发生,口服四种药物可以根治幽门螺杆菌,复查呼吸试验可以判断有没有被消灭。
更多胃肠日常养护方法,咨询胃肠问题,获赠健康图书资料,欢迎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