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理脾胃寒热的甘草泻心汤,竟也是治疗口腔溃疡的名方//
引起口腔溃疡的原因很多,中医认为任何疾病都与五脏六腑有关。五脏六腑功能失常,都可以导致口腔溃疡。而在经方中,常用来治疗口腔溃疡的就是《金匮要略》中的甘草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是调理脾胃寒热的一张名方,重点作用的部位也是脾与胃。
有些人认为口腔溃疡就是炎症,应当用清热解*药物治疗,单用*连、*芩、石膏、升麻等清热解*药物,但往往效果不佳。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因为脾胃的功能没有调和,热*虽被清除,但脾胃的功能没有恢复,因此口腔溃疡反反复复,就是难以痊愈。
脾胃为人体的中州,中医认为脾胃五行属土,脾胃消化的饮食,变为身体的精微物质,营养其它脏腑,因此中医又有“脾居中央,以灌四旁”,四旁就是心、肝、肺、肾四脏。脾的气有向上的推动力,而胃的气是向下推动,一上一下完成了气在中部的升降。
脾容易阳气不足,而胃容易化火生热,产生了脾寒胃热的现象,脾阳不足气就升举无力,胃热炽盛气就下降不能,因此脾胃寒热失调就会出现许多疾病。脾胃寒热失调最常用的药方就是半夏泻心汤,而针对溃疡,则需要重用甘草,也就成了甘草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源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为治疗虚痞利与狐惑病之主方。甘草泻心汤最重要的一个症状就是“心下痞”,“心下痞”就是胃脘部胀满。《金匮要略》中记载“(狐惑病)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其中“蚀”字就是腐蚀的意思,腐蚀了口腔粘膜就是口腔溃疡。
方歌:下余痞作腹雷鸣,甘四姜芩三两平,一两*连半升夏,枣枚十二擎同烹。相关条文: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鞕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鞕也。甘草泻心汤主之。方组:甘草(四两,炙)*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连(一两)煎服方法: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炙甘草有修复粘膜的作用,不论是口腔溃疡、胃溃疡,还是皮肤溃疡,炙甘草都有使用的机会。甘草泻心汤中炙甘草用量很大,和炙甘草汤中应用甘草的量相同。甘草本身有解*的作用,用蜜炙后健脾作用更强,健脾可以打通脾脏上升的气,使脾气上升的力量充足。人参、大枣都是健脾益气的药物,搭配上甘草,促进了脾气的运转。人参不仅健脾益气,而且有生津液的作用,大枣不仅有健脾的作用,同时有养血的功效。甘草泻心汤用于不恰当的发汗、导泻之后,使人体脾胃虚弱,人参、大枣、甘草补充人体气血。恢复脾脏的功能,使气血生化有力。干姜就是温脾的药物,甘草就是入脾脏的重要药物。干姜配甘草就是温补脾阳的最佳配伍,甘草干姜两味药就是经方甘草干姜汤。干姜温脾阳,可以止泻、止血、止呕,脾脏阳气不足,脾气就升不起来,这个开关就可以通畅。*芩、*连都是苦寒药物,苦味可以下火,寒性可以清热解*,两味药物作用的部位都偏上,可以清热燥湿解*,是治疗湿热的常用药物。两味苦寒药物负责清胃中的火*,使胃气下行。再配上半夏,将胃气引向下。脾胃升降功能恢复,胃火能够被清除,胃气能够下行。脾阳得以恢复,脾气得以上升,恢复了脾胃气机的上下,因此称之为调和脾胃。脾胃的气机通畅,虽然不治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岂有不痊愈的道理。这就是中医治病的特点。《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第条记载:“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此条论述的是脾胃气虚痞利俱甚的证治。伤寒或中风,其病在表,本当以汗解之,医反用下法攻里,则虚其脾胃,引表邪内陷。脾胃气虚,腐熟运化失职,饮食水谷不得消化而下注,故出现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等症状。脾胃不和,升降失常,气机痞塞,寒热错杂,则心下痞硬而满,干呕。火热之邪扰于上,则心烦不得安。心烦不得安与下利谷不化同见,乃脾胃气虚,升降失常,上热下寒之象。医见心下痞硬而满,认为是里有实邪而“病不尽”,遂又用泻下,以致脾胃之气更虚,中焦升降斡旋之力更弱,因而使心下痞硬不仅不除,反而更加严重,这不是由于实热内结,而是由于脾胃气虚,邪气内陷,气机痞塞所致。《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病脉证治》第10条记载:“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或虫,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此条论述的是狐惑病的证治。狐惑病多因湿热虫*引起,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恶寒、发热症状,类似于伤寒。因湿邪内困,湿性重浊粘滞,故沉默欲眠,但又因湿与热结,湿热内蕴,扰乱心神,故目不得闭、卧起不安;湿热内壅,脾胃纳运失和,气机升降失调,出现不欲饮食、恶闻食臭诸症;湿热蕴阻于内,与正气相搏,则见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若湿热虫*循经上窜于咽喉,则咽喉被蚀,伤及声门,则声音噎塞;循经下注于前后二阴,则二阴溃烂。由于本病是因湿热虫*侵犯身体各部所致,故除咽喉、前后二阴出现症状外,其他部位如眼、口腔等也可因被虫*侵蚀而表现为溃疡。综合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有关条文及后世医家的阐述,总结甘草泻心汤证的辨证要点:1.病家素体羸弱;2.胃脘部痞硬而满,干呕,肠鸣漉漉,腹中雷鸣,泻利而有完谷不化、厌食等消化道症状;3.多伴随情志改变,心烦不得安,心情抑郁、失眠等精神症状;4.易发生口腔粘膜溃疡,喉部溃疡并导致声音嘶嗄,也可见外阴部粘膜溃疡等体征;5.脉虚或结代。张仲景用甘草泻心汤治疗虚痞利与狐或虫病,这是异病同治的经典之作。此方其有寒温并用,补泻并施,辛开苦降,相反相成之功效,为历代医家所推崇。随着对此方现代研究的深入,其临床运用范围十分广泛,涉及免疫结缔组织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皮肤病、精神疾病等多系统病症。甘草泻心汤配伍奇妙,效果奇特,经后世医家的探讨发挥,验之临床,每获良效。本期仲圣经方医案系列合辑,分享仲圣师友在临床运用经方甘草泻心汤治疗口腔溃疡案例,供大家参考。01
#口腔溃疡2月余案
患者:某女
初诊:年12月
主诉:口腔溃疡2月余,经输液抗生素维生素十余天,及口服药物,未愈12月来诊,一般状况可,口腔多处溃疡,表面*色荚膜,周围红色,有风心病史,诉素有胃病,运动时气喘,胃部有水咣当音,无畏寒发热,无口苦无便秘,食欲不振,吃过胃胀,舌淡红苔腻,脉滑濡,考虑中焦脾胃升降失常,寒热不济,予甘草泻心汤。
方剂:甘草泻心汤
剂量:5剂
方组:生甘草60g干姜15g*芩45g半夏60g*连15g大枣12枚(撕)
煎服方法:冷水泡透ml水,煮到ml,去滓煮到药液ml,分三次温服。煎2次后合煎,每日一剂。
医嘱:生冷、油腻、五辛、肉面、臭恶、水果、饮料、牛奶、绿豆、豆腐、猪肉等。
治疗效果:口腔溃疡痊愈,食欲好转。
(仲圣师友安徽亳州冯守卫医生医案)
02
#口腔溃疡3月案
患者:郭某
性别:女
年龄:71岁
初诊日期:年10月29日
主诉:口腔溃疡3月
现病史:患者于3月初出现口腔溃疡,卫生室医生给予维生素、抗生素治疗。由于吞咽困难,饮食困难,给予输液治疗,口腔溃疡久不愈合,反复发作,创面越来越大,半年内中西药多处进行治疗,在别处治疗半年多未治愈。10月16医院就诊,进行局部组织病检,未发现异常。前来我诊所中药治疗。查:口腔右侧咽峡部5cmX4.5cm左右口腔溃疡,舌质红,苔*腻,脉弦滑。
诊断:复发性口腔溃疡
处方:甘草泻心汤
方组:甘草60g姜半夏60g干姜45g*芩45g*连15g干枣12枚(撕)
剂量:3剂
煎服方法:水ml左右泡透,煎煮到ml左右,去滓,再煮药液到ml,分三次,一次ml,分3次每日热服。
禁忌:生冷、油腻、五辛、肉面、臭恶、水果、饮料、牛奶、绿豆、豆腐、猪肉等。
二诊日期:年11月3日,续方3剂。患者来时自述,一剂药后疼痛减轻,家人观察溃疡渗出物及附着物减少,溃疡病灶开始缩小,再续服3剂,溃疡基本愈合。
治疗效果:共服了9剂药,痊愈未复发,前些天还来了看其他病。
(仲圣师友山西尚朝圣医生医案)
03
#口腔溃疡一年多案
患者:江某
性别:男
年龄:21岁
初诊日期:年7月1日
主诉:口腔溃疡一年多,吃过中药,打过吊针,喝过葡萄糖酸钙锌口服液,轻轻重重,一直没治好过,非常痛苦。经朋友介绍来我处,舌质红、苔白厚、中纵裂、舌尖红、密密麻麻的小溃疡点,腮帮子和舌下多个*豆大溃疡面,中间白周边色有点黯红。饮食一般,睡眠差,小便*,大便一天一次,微溏不粘马桶。
方剂:甘草泻心汤
方组:甘草60g干姜45g*芩45g*连15g半夏60g大枣12枚(撕)
剂量:7剂
煎服方法:冷水ml,泡40分钟,大火煮开,小火再煮40分钟,去渣,余下ml,分三次一天热服。
禁忌:生冷、油腻、五辛、肉面、臭恶、水果、饮料、牛奶、绿豆、豆腐、猪肉等。
治疗效果:一周后电话回访,溃疡已消,饮食良好,睡眠改善。
(仲圣师友河南李云红医生医案)
04
#口舌生疮案
患者:张某
性别:男
年龄:52岁
初诊:年8月12日
主诉:经常口舌生疮,四肢无力,有时候眼红,有时候下阴痒。
现病史:舌头溃疡,舌尖为甚,伴前后二阴破损,溃疡,病人呈极度痛苦状,饮食欠佳,舌尖红,苔厚腻,脉弦滑无力。
诊断:脾虚寒热互结。
处方:甘草泻心汤
剂量:7剂
方组:干姜45g*参45g炙甘草45g生*芩45g*连15g半夏60g干枣12枚(撕)
煎服方法:水ml冷水泡透,煮到ml去滓,单煮药液到ml分三次一天热服。
禁忌:生冷、油腻、五辛、肉面、臭恶、水果、饮料、牛奶、绿豆、豆腐、猪肉等。
二诊:年8月18日,服药后症状基本消失,心前区偶尔微痛,轻咳,继服3剂而愈。
治疗效果:病人自述,喝完第三剂药,溃疡明显好转,食量恢复如初,精神明显好转,现在6剂药喝完,诸证均有很大改善,效不更方,原方又开7剂。
(仲圣师友山东江德国医生医案)
05
#口腔溃疡2年案
狐惑病是一种与肝脾肾湿热内蕴有关的口、眼、肛(或外阴)溃烂,并有神志反应的综合征,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白塞氏综合征。
狐惑病首载于《金匮要略·百合病狐惑阴阳*篇》:“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主诉:患者右面舌尖痛苦不堪,不能吃饭,剧痛到无法睡眠。
现病史:诊查舌头简直就不是溃疡那么简单,已经烂掉舌尖的一半。诊断西医:口腔溃疡。中医叫狐惑病,病史2年。苔白腻、舌质浅淡,烂的地方有脓血,脉浮滑而不弦,大便干,小便*。刚好听完涂华新导师的经方讲座音频讲的甘草泻心汤,就是这个方。方剂:甘草泻心汤
方组:生甘草60g生*芩45g生*连15g水洗半夏60g干姜45g干枣12枚(撕)
剂量:7剂
煎服方法:ml水泡透,大火烧开小火煮30分钟,再去药渣,药汁打代每天两袋。
禁忌:一切寒凉之品,包中括奶类水果,绿豆制品。
二诊:溃疡处浓血少了一些,老人说疼减轻,能睡觉了,吃饭还差,于是续方7剂还在治疗。
感悟:感谢仲圣平台,感谢医学顾问,感谢我们的涂华新导师,是他挖掘出来千年经方的奥秘,一定是历经人所不知的艰辛,我会尽我所学用好经方服务更多的疑难患者。(仲圣师友黑龙江付薇冰医生医案)
更多关于元气针灸精彩课程内容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