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症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ldquo打死也不做胃镜rdquo
TUhjnbcbe - 2021/11/23 17:46:00

在我国高发肿瘤中,胃癌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排第三。总的来看,胃癌的发病随年龄增长呈现上升趋势,40-60岁年龄段常见,而男性患者大约是女性的两倍。

如今,全国普遍胃癌发病率增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二三十岁的患者屡见不鲜。

最好的预防胃癌的方法是及时行胃镜检查,和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

早期胃肠癌经过规范治疗,90%病人可得到治愈。

先看一个例子

40岁的刘女士半年前感有恶心、嗳气、上腹不适,到医院就诊医生建议行胃镜检查。但出于对胃镜检查的恐惧,刘女士拒绝了,要求先开些胃药治疗。但过了几个月上述症状再发,且伴有黑便、反复呕吐。最后刘女士无奈接受胃镜检查,结果发现在胃窦部位有一巨大溃疡样病变,病理活检证实为低分化腺癌。好在还不算太晚,但已经不能微创治疗,需要行胃切除术,今后的生活质量肯定大打折扣。临床上还有许许多多类似的病人,一提到胃镜许多人都会觉得害怕,就下意识地拒绝,这位刘女士甚至说:宁肯病死也不愿意做胃镜。结果活生生把一个早期癌拖成进展期,甚至晚期。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胃镜真的那么痛苦吗?

发现消化道早癌最重要的手段是内镜

通过一个长度约1~1.5米,直径约一公分的软管,前端集成了高清摄像头以及灯泡。这样就可以将内镜伸入到消化道管壁中观察管壁的表面结构和血管等有无异常,以对食道→胃→十二指肠进行直观的观察,从而早期发现病变。胃镜但胃镜检查过程中镜身对喉咙部的刺激让人难以忍受,非常痛苦。事实上,以前的内镜管径粗、质地硬,医生操作不灵活,做一个胃镜检查确实需要医生和患者双方莫大的勇气,“胃镜痛苦难忍”的传言也来自于此。然而,随着胃镜设备的改进和内镜医师技术的进步,现在的新型电子胃镜已经改进很多,其镜身细、柔软,顺应性好,再加上医生操作手法得当,几分钟就能完成检查,患者仅仅感觉有些恶心,并不会有太大的痛苦。且近年来,无痛胃镜的开展,可以使就诊者在毫无痛苦的“睡眠”中完成检查。

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最好方法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全世界有近一半的新发胃癌在中国,相比韩国和日本我们的早期胃癌的比率非常低,大于85-90%的病人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很多人发现后活不到5年;而韩国日本也属于胃癌高发国,但是他们的早期发现率达到60-80%,治愈率也大大提高,这主要因为韩国日本胃镜检查的普及。胃癌的早期表现非常隐秘,最先可能仅有胃粘膜的颜色发生了一点变化,目前的CT、彩超等技术无法捕捉到如此细小的变化,而胃镜结合肉眼观察与病理学分析可以对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做出准确判断。早期胃癌:如此微小的病灶只有胃镜能够发现其他筛查肿瘤的常规手段包括血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比如说癌胚抗原/CA19-9/CA/CA等。但是这些指标的升高多提示已经出现了中期或者晚期癌,早期癌阶段,这些指标可以不升高。腹部增强CT,发现中晚期癌的敏感性较高,也可以检测淋巴结转移以及重要脏器转移的情况。但对于早期消化道黏膜内癌通常不太敏感,容易漏诊病变。而彩超的检查对于实质脏器比较有利,对于空腔脏器如消化管的检查通常敏感性就更差了。因此,发现消化管壁癌最敏感的检查还是内镜。可以说,胃镜是检查胃、食管、十二指肠病变,发现早癌的唯一利器,无法替代!

胃镜还能镜下治疗

从食管、胃到十二指肠,胃镜可能帮助食管炎、食管溃疡、食管癌、食管静脉曲张、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多种疾病做出诊断。此外,胃镜也可以进行内镜下治疗:包括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切除、良恶性狭窄的内镜下治疗、胰胆疾病的治疗、支架放置、胃镜下胃空肠营养管的置入、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和空肠造瘘术等。

胃镜检查对于早期发现胃癌非常有意义

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阶段、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以我们国家最常见的肠型型胃癌的发展路径为例。一个年轻的健康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之后可以出现慢性胃炎。当这个慢性胃炎持续存在的时候,幽门螺杆菌持续损伤胃黏膜进一步可以出现萎缩、肠化、异型增生,最终可以导致胃癌。但是整个过程是非常缓慢的,需要十年甚至好几十年。如果我们可以在它癌变前的任何阶段发现它,比如萎缩阶段或者肠化阶段甚至异型增生阶段,就可以积极地干预、定期地监控,可以避免其进展为中晚期胃癌。退一步讲,即使出现了早期胃癌,我也可以通过内镜下ESD等方法完整地切除病灶,达到几乎%治愈而又不影响患者的寿命,患者的生存质量几乎不受影响,费用也只是外科手术的1/10左右,而且后续也不需要化疗和放疗,只需要定期复查胃镜就可以了。

哪些人需要做胃镜?

对于胃癌的筛查,多数亚洲国家设定40-45岁为胃癌筛查的起始临界年龄,胃癌高发地区,如日本、韩国等胃癌筛查提前至40岁。根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我国确定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一条者:所处地位于胃癌高发地区;40岁以上,不分男女,不论有无症状;HP(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父母、儿女、亲兄弟);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渍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术后残胃;长期喜食腌制、高盐、烧烤等食物,并有胃部症状者;满足上述条件的人,需要重视胃癌筛查,积极预防。《共识》除推荐直接进行胃镜筛查外,也列出了一个《胃癌筛查评分表》,方便人们先计算自己的得分,再对照选择不同的胃镜检查策略。评分主要通过年龄、性别和抽血检测三项胃部指标来评估:ps.三项指标分别是:HP(幽门螺杆菌)、PGR(血清胃蛋白酶原)和G-17(胃泌素-17)5项指标的得分相加即为个人胃癌筛查评分,根据评分可将人群分为3类:0-11分:胃癌低危人群,推荐胃镜检查频率:3年一次。12-16分:胃癌中危人群,推荐胃镜检查频率:2年一次。17-23分:胃癌高危人群,推荐胃镜检查频率:1年一次。值得注意的是,胃癌也可能发生在小于40岁或低风险人群,因此——以下人群建议近期进行胃镜检查!如果出现一系列报警症状,那就必须立即做包括胃镜在内的相关检查:这些症状包括:消瘦、贫血、纳差、黑便、持续性上腹部不适、呕吐、胀满、疼痛吃药无效等等。

胃镜报告怎么看?

胃镜报告的图片和大段的描述文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部分。1、先看有没有HP感染如有HP感染,需到消化科门诊就诊,根除HP,并让共用餐具的家人一起行HP感染检测和治疗。2、再看看有没有活检无活检,说明您的胃很正常,内镜医生看了都说好;活检,是内镜医生对可疑的异常部位做的进一步检查;因此,如无活检则只要看『镜下诊断』;有活检则还要结合『病理诊断』。需要注意的是病理诊断一般需要3-5个工作日出报告,请记得及时
1
查看完整版本: ldquo打死也不做胃镜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