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症,很多人都有过胃痛的经历,但常常会被人们所忽视。引起胃痛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消化不良会胃痛、受凉会胃痛、慢性胃炎也会胃痛。正因为司空见惯,所以很多人便会对胃痛不太重视,实际上引起胃痛的原因很多,有一些还是非常严重的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尤其是不明原因的胃痛,更应引起重视和警惕!
不明原因胃痛要警惕胃癌~
胃痛在老百姓的心目中似乎是小问题,而一旦查出胃癌,那就是大问题了。
事实上,早期胃癌表现类似于溃疡病或胃炎的症状,如反酸、恶心、厌食,随着疼痛的加重,体重会进一步下降,且有消瘦、贫血等症状。而胃痛可由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癌等所致,也可由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胰肿瘤、慢性胰腺炎或肝癌等疾病所致。
在胃疼、胃区不适的时候,医院做胃镜检查以明确胃痛的病因,做腹部CT或核磁共振等相关检查,以排除胆胰疾病所引起的上腹痛。老年人还需做心电图、心肌酶等相关检查以排除心肌梗死所致的上腹部疼痛。
特别提醒有胃病家族史,或反复出现胃痛症状的人,应提高警惕。而那些生活无规律、工作紧张繁忙,且长期吃腌制品或发霉食物的人,也应及时体检进行排查。需要重视的是,胃溃疡、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慢性胃病目前已被公认为胃癌前期病变。
警惕易发生癌变的胃病~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的胃病都能治愈,但也有极少数胃病患者病情会变得相当严重,甚至发生癌变。哪些胃病要警惕癌变呢?
1、胃息肉
有资料报道胃息肉直径在1厘米以下者癌变率为7.5%,大于2厘米者癌变率可达50%。因此,胃镜检查发现胃息肉者,可在胃镜下作激光效果良好。
2、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炎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肥厚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三种,其中萎缩性胃炎与胃痛发病有一定关系。
据临床观察,萎缩性胃炎有肠上皮化生伴重度不典型增生者,癌变率可达4.5%,而萎缩性胃炎仅有肠上皮化生者癌变率仅0.95%。
国外报道:有学者对萎缩性胃炎者追踪观察10年,癌变率为9%~10%。所以,患有萎缩性胃炎者应积极治疗,定期每半年作一次胃镜复查。如果病情需要,可每三个月左右查一次胃镜。
3、胃溃疡
胃溃疡恶变为胃癌占胃溃疡患者的0.5%~5%,据临床观察,多年不愈的胃溃疡或45岁以上的中老年胃溃疡者,如果患凹陷性溃疡或直径大于2.5厘米、边缘不整齐、基底不平的大溃疡,要警惕癌变。
由于胃溃疡癌变早期的一些表现,与胃溃疡临床表现相似。因此,癌变发生时可能有如下症状表现:
◆疼痛的规律改变,由有规律疼痛变为无规律疼痛,且疼痛发作较为频繁;
◆以往服药后疼痛很快缓解。现在服药效果不佳、无效或出现新的症状;
◆短期内明显消瘦,体重下降;
◆反复黑便或大便潜血试验持续阳性;
◆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呕吐;
◆既往血色素正常,近期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或血沉增块,尤其是患有胃溃疡的中老年人,要积极治疗,定期复查,以利及早发现痛变。
4、残胃
做胃大部切除术后的残胃发生癌变,称为残胃癌。由于幽门或胃窦切除后,胆汁返流,会使残胃黏膜长期反复受到炎性刺激,加上胃大部分切除后胃酸分泌减少,细菌容易繁殖而易引发残胃的萎缩性胃炎或溃疡发生,久而久之,胃黏膜发生异型增生,最后导致癌变。
据临床观察,一般残胃发生癌变多数患者在胃切除术后10-15年发生,所以胃切除术后不管有无症状,最好定期胃镜检查。此外,溃疡病人宜尽量采取保守治疗,对年轻病人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以防年轻时做了胃切除术后到年老时残胃发生癌变。
总之,对于胃痛,千万不要轻易忽视,需仔细留意,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早就医,检查确诊,以免延误治疗后悔晚矣。
中医辩证论治养调胃病~
胃痛时,很多患者会首选止痛药,而市面上常用的止痛药大多数是属于非甾体抗炎药物,这类药物在抗炎止痛的同时,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副作用就是容易导致胃粘膜受损。
止痛药在胃内酸性环境下可直接侵蚀胃黏膜,破坏胃黏膜上皮细胞的脂蛋白层,导致胃黏膜屏障受损,引起胃炎或消化性溃疡;而且止痛药会抑制体内的前列腺素的生成,使胃黏膜失去保护,胃中的酸性消化液趁机侵袭胃壁,会造成溃疡、糜烂甚至导致胃穿孔。另外,一味使用止痛药,也有可能掩盖了症状而延误疾病的及时诊治。
因此对于长期胃痛者,建议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或服用中成药来综合治疗。中成药服用方便,辨证使用得当,方便患者较好的长时间服用,维持治疗。如陈李济胃疡宁丸,纯中药天然营养成分,可快速止痛治痛,平衡胃酸,修复胃粘膜,安全有效。
此外,在调理方面,可根据胃痛患者不同症型进行辩证论治,积极进行饮食指导,注重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畅情志,保持心情舒畅。
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胃疡宁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