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渐冷,秋意日浓。包医一附院中医科就诊的胃病患者日趋增多。秋天是胃病易发作的时节,胃病的患者中被确诊为胃炎、胃溃疡的患者居多,也有的患者病情严重导致上消化道(包括食道、胃及十二指肠)出血、穿孔。
包医一附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郝秀霞介绍,秋天正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加上昼夜温差大,气候冷热多变,容易致使胃病患者疾病复发。因此,秋季要预防胃病及胃病的复发,养胃是关键。
“秋冻”无度会冻出胃病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冻”可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过渡到秋凉,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但盲目推崇“秋冻”则会危害健康。“秋冻”要适度,不要勉强挨冻而冻出病来。“秋冻”最应注意的是要把握时机,气温开始下降但并不寒冷时,无须急着加厚衣物,但是夜间气温低,入睡时一定要注意胃部不要受凉。遇到气温忽然大幅下降的天气,则一定要添加衣物,尤其是原先有胃病史和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一定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以防腹部受凉而引发胃病或胃病加重。
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较夏季旺盛,食量增加,使胃、肠的负担加重,如果再不加节制食用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更易诱发胃病。9月3日门诊的一位21岁男性患者,因腹部疼痛6小时来就诊。
郝秀霞介绍,9月3日早上8点多在门诊,一年轻患者表情痛苦,手捂着腹部急忙的走上前向介绍,自己胃痛是他的同事介绍来找我就诊。因该患者属于急症,优先给予问诊。患者自述,昨晚凌晨2点时胃脘部隐隐做痛,持续2小时后逐渐加重,饮热水后稍缓解,但半小时后疼痛感又加重,胀满疼痛,坚持到第二天早晨来就诊。询问病史,患者自述,昨晚饮大量饮料和啤酒,并且进食烧烤类食品。
“这是一例典型的饮食不节引起的胃病患者”。郝秀霞介绍,胃病的发生还与人的情志变化相关,秋季人容易产生忧郁情绪,忧思伤脾。因此,要注意合理调节情志,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
五部曲给胃“添动力”
“秋季养胃很重要,尤其是胃本身就比较不好的人而言,更需要做好防范。”郝秀霞介绍,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各脏器功能的正常活动必须靠气血津液营养物质为物质基础,而饮食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脏器就是脾胃,是维持人体正常活动的营养加工厂和运输的脏腑。要保养好脾胃,应以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既病防変,瘥后防复。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养胃五部曲主要是从饮食、情志、起居、运动和穴位按摩这五步来给胃“添动力”。
?饮食有节,饮食要有规律,要有节制。“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每日三餐按时定量;按照一定时间有规律的进食,能使人体建立起条件反射,可以保证消化、吸收功能有规律地进行活动,饮食要清淡;
?调节情志:中医认为“思则气结”“忧思伤脾”;
?起居有常:起居不仅指起床、睡觉,还包括日常的活动。起居要有常规,在穿着方面,要随着季节的变化增减衣服,使脾胃的正常运行也有规律;
?适当运动,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步行有助于加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功能;
?按灸要穴,双手掌重叠手掌掌心对神阙穴(肚脐),顺时针方向按摩50-次,能促进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经常按揉或艾灸保健要穴,足三里穴,公孙穴、中脘穴等,增强脾胃功能。
名医素描郝秀霞
包医院中医科
包头市名中医教授、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擅长内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以及老年病诊疗及保健。
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周四上午
鹿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