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症状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医脾胃虚寒者的艾灸调理方法
TUhjnbcbe - 2021/7/5 20:10:00
白斑复色 http://pf.39.net/bdfyy/jdsb/200828/8159532.html

脾胃虚寒,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一种情况,并且有许多人会出现脾胃虚寒。对于很多人而言,可能脾胃虚寒是比较轻的一种症候,对身体并没有太大影响,其实不然,如果一直不在意,则会出现以下危害:

1.容易腹泻,稍微吃一点寒凉的、油腻的东西或者过度疲劳、忧虑的时候就容易发病;

2.导致很多胃部疾病的诱发,如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溃疡等;脾胃虚寒,人的体质下降,各种胃肠疾病,就容易接踵而来;

3.出现脾胃虚寒的时候,患者还可能会导致肝气郁滞、头痛以及失眠和心悸等症状。

所以出现脾胃虚寒,一定要重视。脾胃虚寒的人在冬天特别容易犯病,而犯病了西医还不好治疗,所以很多人都在寻求有疗效的中医治疗方式,艾灸可对抗虚寒症,有通经活络,散寒止痛的疗效,对脾胃虚寒病候效果明显。

下面灸哥来说说用艾灸调理脾胃虚寒,主要是哪几个穴位?

1.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肚脐和胸骨下端连接线的中点就是此穴。

中脘,就在心窝处,是任脉与胃经交汇的枢纽,常言说“得胃气者生”,中脘就是调理胃气的要穴。

2.足三里穴

膝关节处有一个髌骨,髌骨下两边有两个坑,叫膝眼穴,内侧的叫内膝眼,外侧的叫外膝眼,从外膝眼开始,往下,四个指。胫骨的前边一个指头宽,然后四个指头在外膝眼的下面,这个位置就是准确的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古今许多医家都对此穴推崇备至。因此流传着“若想胃里安,三里常不干”说法。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又称其为“灸花,灸疮”,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常不干”因此而来。有关研究发现,艾灸足三里穴,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艾灸还能提高脾胃经络的温度,驱除寒气。脾胃虚寒的原因,就是温度不够足,引起局部血管痉挛,供血不好,温灸足三里,就可以调整解决脾胃的气血供应。同时还能将温热之气下传到脚,引血下行,温煦整个下肢,改善“冰脚丫子”的问题。

脾胃虚寒亦不可大意,当然也不必惊慌,因为用艾灸疗法调理,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经常艾灸中脘、足三里可以有效调理脾胃改善脾胃虚寒的问题。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精彩推荐

中医:建议肝火旺盛,从三方面入手,泻肝火,补脾胃!中医:张仲景“健脾胃”第一方——小建中汤中医:百病皆因经络堵塞,一味中药泡水喝,通经活血,全身经脉“活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脾胃虚寒者的艾灸调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