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症状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再造营养通路,助力生命续航内镜下经皮空肠
TUhjnbcbe - 2021/5/22 11:28:00

近期,我科张庆副教授成功为一名患者行内镜下经皮空肠造瘘术(PEJ)术,手术过程顺利,治疗效果良好。

内镜下经皮空肠造瘘术(PEJ)是我科新开展的诊疗技术,该项技术为那些胃排空差,需要长期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肠内营养方法。

此次接受内镜下经皮空肠造瘘术(PEJ)的男性患者,因脑出血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且合并肺部感染,在我院ICU治疗。患者先行使用传统方法,即鼻胃管及鼻空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但营养管的存在导致患者贲门闭合不全,因此患者常有反流症状并伴误吸,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急诊内镜显示食管多发溃疡、胃多发溃疡并出血,并行内镜下止血。经多次拔除及更换鼻胃肠营养管,联合静脉营养治疗,患者仍日渐消瘦。

患者主治医师邀我科张庆副教授会诊,考虑患者长期卧床,无法自主进食,反复肺部感染、食管溃疡及胃溃疡,行内镜下经皮空肠造瘘术(PEJ)既可以解决肠内营养的问题,也可以同时解决患者反流、误吸等问题。经与患者家属沟通同意后,张庆副教授为患者进行内镜下经皮空肠造瘘术。术后,患者反流、误吸得到改善,肺部感染明显缓解,食管及胃溃疡未再发生。

进食是维持生命的需要,也给人带来视觉及味觉的享受。然而在多种疾病状态下,比如突发中风导致的吞咽障碍和吃饭饮水呛咳,痴呆、昏迷患者以及耳鼻喉科、颌面部肿瘤的患者。很多人失去了经口进食能力,导致营养不良,严重时出现全身衰竭,甚至死亡。据不完全统计有1/3的恶性肿瘤患者不是死于肿瘤本身,而是死于无法进食。所以需要以特殊方式给予营养支持,临床上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两种途径。所谓“肠外营养”,就是通过静脉滴注营养液,这种方式不仅经济成本高,而且对局部血管的刺激很大,时间一长就会导致静脉炎,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败血症、肝功能衰竭、胃肠道粘膜萎缩等情况。相反,“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来给身体供能,包括“口服”和“经导管输入”两种。显然,对于那些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后者是可替代的选择。鼻胃管和鼻肠管是常用的方式。但这类管道放置时间有限(一般在3-4周),且会给患者带来鼻咽部及食管的不适感、甚至出现粘膜糜烂、出血,引发呼吸道感染,因此不适合长期需要管道喂养的患者。

内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PEG/PEJ)是近些年开展的一种新型肠内营养的方法,且PEG/PEJ管较普通的鼻胃肠管耐用,放置时间多在1年半以上。对于那些需要长期(超过30天)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内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PEG/PEJ)以其微创、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经济有效等优势逐渐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地应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均在胃镜直视下完成,操作方便,与传统技术相比,无需开腹手术,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创伤小、费用低、并发症少的优点。且可床边进行,护理程序少而简单。与鼻胃管或鼻空肠管营养相比,具有减少胃食管反流机会、减少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及出血风险、减少患者鼻咽不适、维持患者仪表以及易于在家中进行管饲的优点,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内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PEG/PEJ)适应症

内镜下经皮胃造瘘术(PEG)适用于各类进食障碍,需长期管饲的患者,如脑血管意外(脑梗死或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帕金森病、老年痴呆、运动神经元病、神经性厌食症、鼻咽癌、头颈及面部肿瘤、食管气管瘘、短肠综合征、肿瘤放化疗等。对于存在胃动力障碍、幽门梗阻、胃肠道瘘、反流性食管炎、吸人性肺炎的患者,则可在PEG基础加行PEJ,既能行胃肠减压,又能通过空场管给予营养,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此外对长期输液,反复发生感染者及严重的胆外瘘需将胆汁引回胃肠道者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内镜下经皮胃/空肠造瘘术(PEG/PEJ)禁忌症

大量腹水患者、食管或者胃(部分)切除的患者,肠梗阻得患者、胃轻瘫或胃流出道梗阻患者、腹膜炎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

专家简介

张庆

医学硕士,长江大学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承担长江大学本科生、留学生教学。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业委员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会员,荆州市消化内镜学会秘书长。从事临床工作20年,先后在中南大学、华中医院、中国医院、海*医院等研修学习。擅长胃肠道、肝胆疾病的诊治及消化内镜诊疗,尤其对超声内镜(EUS)及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有一定造诣。主持及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市级科研项目3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SCI7篇,现为《WorldJournalof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杂志编委。

坐诊时间:周三上午、周日上午

团队介绍

荆州一医消化内科消化道早癌ESD亚专业小组在谭小平博士的带领下,不断强化科室所有人员的消化道早癌意识,规范内镜操作流程,引进国际先进内镜系统,Olympus高清内镜系统,FUJI蓝激光和HD高清内镜系统。同时开展消化道早癌专病门诊及MDT,并联合胃肠外科、肛肠外科、肿瘤科、放射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协作,为病人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一直以来,荆州一医消化内科不断创新理念,改进医疗技术,紧跟学术潮流,积极开展新技术,提升诊疗技术的同时,丰富各类手术平台。

目前科室已开展经内镜粘膜切除术(EMR)、粘膜下剥离术(ESD)、粘膜下挖除术(ESE)、全层切除术(EFTR)、粘膜下隧道切除术(STER)、贲门失弛缓症(POEM)、食管狭窄内镜下放射状切开术(ERI)等技术为各类消化道早癌、癌前病变、粘膜下肿瘤的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和福音。

●改善炎症性肠病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预防:一个质量改善尝试(SCI译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术宣教

●“痔”在必除,“镜”界高远--内镜下内痔治疗术

●让安倍二度辞职的“溃结”究竟是个什么病???

●“风雨同舟,安危与共”!医院消化内科-抗疫实录

扫描上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造营养通路,助力生命续航内镜下经皮空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