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4/30 1:01:00
近日,香港演艺圈又传来噩耗,3月28日晚,TVB“金牌配角”廖启智因胃癌去世,享年66岁。据此前媒体报道,去年12月,廖启医院做检查,确诊患上胃癌。他立即停止工作并住院治疗,一直低调处理病情,直到今年3月份才公开病情。但没想到仅仅几个月之后,廖启智就突然离世。胃癌是全球高发肿瘤,但在中国尤其多。中国人口占世界20%,但胃癌的发病数占了44%,死亡数占了50%!相比之下,在欧美发达国家,胃癌要少得多。65%的胃癌患者得过“胃病”胃处于上腹部,上接食道,下通小肠,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遗传、饮食、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胃部出现问题。上腹部疼痛是胃病的常见症状,且不适症状在服药后往往能有效缓解,容易让人放松警惕,给了胃癌可趁之机。也有个别病人胃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最常见的胃病是胃炎和胃溃疡,但两者疼痛的部位有所区别。胃炎的疼痛没有规律、程度较轻,但餐后会有比较明显的胀痛,并伴随打嗝、恶心等症状;胃溃疡的腹痛有周期性变化,发作时痛感较强,可持续数日到数月不等,即使缓解,过段时间也可再次发作。很多人身体不舒服,都选择忍一忍。殊不知,癌症可能已经悄悄来袭了。胃病向胃癌转变有5个征兆俗话说“十胃九病”,胃病很常见,但是如何判断是不是胃癌呢?胃病向胃癌转变,有以下5个征兆。01疼痛性质改变无论是胃炎还是胃溃疡,发病时的腹痛都有各自特点。以胃溃疡为例,正常来说在饭后一小时左右会出现痛感,一旦这种疼痛变得持续性且毫无规律,就应该要警惕癌变的发生。02大便发黑某些食物、药物或便秘都可引起大便颜色的改变,这些是有迹可循的。如果是无法解释的黑便,表明胃溃疡正在发生癌变,医院检查确诊。很多人担心自己会“突然”得上癌症,实际上,胃癌不会突然发生,而是在长期的过程中演变而成的。因此,日常的防护才最重要。03烧心、恶心、呕吐烧心一般在胸骨下部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窝”,有烧灼感。原来没有胃病的人出现了上腹饱胀、疼痛、嗳气、恶心、呕吐的情况,这些都有可能是胃癌。04体重骤降胃病患者的消化能力减弱,容易出现食欲减退、腹泻、乏力等症状,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在短期内体重快速下降,有明显消瘦,且吃药也完全无法缓解病情,就可能是癌变的信号。05上腹出现肿块可留意腹部情况,如果能在心窝摸到质地坚硬、挤压疼痛的包块,就需要引起注意。否则随着包块的增大,会累及背部、胸部甚至是胸骨后,导致不适感加剧。高危人群应重视胃镜检查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对于普通人群,即使没有任何的不舒服,也应该接受胃镜的筛查。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定义为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者,建议其作为胃癌筛查对象人群:①胃癌高发地区人群;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③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的癌前疾病;④胃癌患者一级亲属;⑤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建议以上人群,从40岁起,开始接受胃镜检查,根据胃镜检查的结果,决定下一次做胃镜的时间。5个生活细节防胃癌胃癌是一种生活方式导致的癌症,要想防住胃癌,这6个生活细节能帮上大忙。01饮食清淡少腌熏胃癌常被称为“穷癌”,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胃癌的发生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有一定关系。剩饭菜、腌制食品吃太多,长期摄入大量亚硝酸盐以及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等都是诱发胃癌的“元凶”。02使用公筷公勺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认为78%的胃癌可归因于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基本不分餐的中国,筷子便成了该细菌最好的载体之一。分餐、用公勺,能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03戒烟、限酒吸烟与胃癌有一定关系,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或促癌物质,是胃癌的重要诱因。酒精本身是致癌物质,高浓度的酒精会刺激胃黏膜,损伤黏膜组织,促进有害物质的吸收04新鲜蔬果要多吃多吃富含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新鲜蔬菜、水果;适当增加摄入蛋白质、豆制品,改进营养情况,增强机体抵抗力。05经常运动适当参加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促进消化系统的蠕动,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