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是一种很临床常见,长期反流会损伤胃粘膜,造成胃粘膜的糜烂、充血、水肿甚至溃疡,患者常常出现上腹部的饱胀不适、反酸口苦等症状。因此,很多患者都有这样的疑问——我为什么会有胆汁反流?到底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有什么危害?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胆汁性呕吐是其特征性表现。由于胃排空障碍,呕吐一般发生在晚间或半夜,呕吐物可伴有少量食物或血液。
正常生理条件下,机体存在十二指肠胃反流,而反流物不对胃黏膜造成伤害。但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由于胃-幽门-十二指肠运动障碍,十二指肠内容物(如胆汁酸、胆盐)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坏胃黏膜屏障,体重减轻等一系列表现的综合征。
胆汁反流性胃炎可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前者为非手术胃发生在过量十二指肠液反流;后者为胃幽门手术或胆囊切除后发生的胃胆汁反流。长期胆汁反流可以导致食管炎,胃黏膜糜烂性、增生性、活动性炎症,胃溃疡,甚至促使胃癌的发生。
主要的药物治疗如下:.促胃动力药物
通过促进胃排空,减少胆汁在胃内的停留时间,促进反流物的排空。常用药物包括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甲氧氯普胺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其可以通过阻滞多巴胺受体而作用于延髓催吐化学感应区,具有中枢性镇吐作用,增强胃的蠕动,促进胃排空以及幽门和十二指肠的扩张,加速食物通过;多潘立酮则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具有外周阻滞作用,促进胃排空,改善胃窦十二指肠协调性;莫沙必利是选择性5-HT受体激动剂。
2.结合胆盐类药物
如铝碳酸镁,通过与胆酸和溶血磷脂酰胆碱结合,继而减轻胆盐对胃黏膜的损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显,为临床上主要用药;如阴离子交换树脂,口服后释放出氯离子,与胆酸结合,形成不可溶、不吸收的复合物,加速胆盐及粪便排出,减少胃黏膜损害。
3.抑制胃酸药
前者能阻止组胺与其H2受体相结合,使壁细胞分泌胃酸减少,常用药物包括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后者则能阻止胞质内氢离子-钾离子交换,减少氢离子排出,其抑酸作用远优于H2受体阻断剂。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及埃索美拉唑,疗程一般为2周。
4.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可以起胃黏膜炎症,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并存。因此,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HP感染者的治疗,在常规应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和胃动力药物的同时,还应首先考虑根除幽门螺杆菌。这不但有利于疾病的愈合,更可减少诱发癌变的可能。
小编推荐阅读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人,不想胃病拖成癌,就要做到“三要”“四戒”
咳嗽痰多老不好,88岁老奶奶这两种食材煮一煮,止咳化痰不咳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