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结肠炎是一组疾病的总称,以炎症和功能性紊乱为主的结肠疾病。包括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大类,特异性即细菌性、阿米巴性,结核性肠炎等,非特异性即溃疡性、过敏性、继发性肠功能紊乱性结肠炎。各类肠炎虽有差异,但病理为结肠粘膜充血,水肿、脆性赠生、易出血等。
慢性结肠炎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发病年龄20-40居多,属于中医泄泻、便血等范畴。本病主要疾变在于脾胃和大肠,而与肝肾关系密切。脾虚、湿盛都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症状以腹泻为主,湿热者腹痛,泄下如注,血便便臭,肛门灼热疼痛。肝旺脾虚者见腹泻、便秘交替,脾胃虚者便冷稀薄,遇冷或者食入生凉物发作,腹部隐痛。脾肾阳虚见黎明泄泻,肠鸣肚脐痛,大便稀薄,形寒肢冷。
慧利中医师兄,前几日帮助了一位患者,年迈63岁的阿姨,患每天大便20多次,肚子一疼就得大便,已有30年之久,于6月25日,一柱艾条着完,连灸四日大见好,以后大便下白脓样物二寸大的三块,又出虚恭很多,灸至7月5日痊愈,全说艾灸效果实在惊人。
关于伏灸祛寒除湿也好,还是温阳补阳也罢,在此不做介绍,就针对慢性肠炎还是急性肠炎结合中医师兄的讲解,分享给朋友们:
艾灸治疗以温利湿热,温肾补脾抑肝为主。
艾灸取穴主穴:
1、中脘
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喘息不止,失眠,脏躁,癫痫,尸厥。胃炎,胃溃疡,胃扩张,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
2、天枢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
天枢穴的主治病症为: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神阙:热力承受强,常灸可补中气。
足三里:足三里是胃之下合穴,此穴和胃之间有一条直达途径,艾灸它可补充胃气,以对抗胃寒。
以上介绍穴位如果有艾盒可同时灸
如果没有,从中脘、天杻、足三里的顺序进行,每个穴位20-40分钟。
如身边有生姜,切姜片垫穴位,隔灸效果更佳。
急性胃肠炎如使用艾灸效果食用效果非常明显。是否家中备一些艾条?我想热爱中医的朋友们会储备一些的哦~~
艾灸后的注意事项
1.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素。
2.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时要注意掌握好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时,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时,或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4.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中医师兄独家中医中药艾灸秘方,纯手工打造,值得推荐
如果朋友们对中医艾灸养生有更多了解
可以添加中医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