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作用,能预防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血栓形成,是阻止心绞痛、心梗、中风等发生的经典用药。殊不知,它是良药,也是*药,长期服用可造成胃肠糜烂、溃疡和出血,甚至是大出血,是悬在患者头上的“双刃剑”。
今年65岁的张先生,患有冠心病15年,因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导致胃动脉血管破裂,出现呕血黑便医院救治,该院消化内科姚圣华团队创新采用“荷包缝合法”用于止血获得成功,患者顺利脱险,避免了胃大部切除,目前张先生已顺利出院。
呕血黑便原是阿司匹林惹的祸
前不久,家住扬中市区的张先生,在家先后解黑便3次,头昏、乏力,全身虚汗,被家医院救治。由于该患者口服阿司匹林已经10余年,诊断为药物引起的“消化道大出血”。
患者入院后又发生呕血,数量达到ml。医生立即给予药物止血,给以充足剂量的奥美拉唑、生长抑素静脉滴注、血凝酶静脉推注、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口服。当晚病人再次解黑便2次,血红蛋白一度下降至85g/L。
对于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一般止血都比较困难,而且极容易反复。考虑到药物止血效果不佳,存在动脉出血可能。消化内科科内讨论,决定立即行“急诊内镜下止血治疗”。
动脉破裂常规要做胃大部切除
检查中发现,患者胃窦前壁见一约1.2×1.5cm的溃疡面,溃疡很深且中央见裸露血管,出血不止。出血原因和出血点找到了,但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止血,这给消化内科姚圣华团队带来了一个新的难题。
以往,内镜下止血常规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直接的电凝止血。但是张先生溃疡较深,电凝止血,很可能形成直接的胃壁溃疡穿孔或迟发性穿孔。二是钛铗夹闭血管。但是由于钛铗体积大,进不了溃疡基底部。三是直接用钛铗缝合溃疡面,达到压迫止血目的。但是张先生的溃疡面四周水肿明显、组织脆,钛铗缝合时极易脱落,疗效不稳固。
按照常规,这样的病人一般需要转入外科行剖腹手术。而一个良性的胃溃疡,为了达到止血的目的,作远端2/3胃大部切除不仅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势必会影响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这让姚圣华陷入了两难。
力排众议创新缝合法止血成功
△1、胃窦溃疡(动脉血管裸露),2、荷包缝合,3、缝合后
为了不辜负患者以及家属的信任与鼓励,姚圣华力排众议,尝试采取一种新型的止血措施,“溃疡的荷包缝合法”。
这种方法本来是用于缝合溃疡面的,现巧妙地避免了在水肿组织上进行缝合的问题,而且疗效确切。但用于止血,却鲜为人知。一是这种方法首先是用于溃疡穿孔的内镜下修补方法,却极少有人用于动脉血管的止血;二是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没有较扎实的基本功和灵活的操作技巧,一般是不可能成功的。它既要求钛铗的牢固夹闭功能,又必须让尼龙圈在钛铗缝隙中的实现灵活收放。
随着尼龙圈的收紧,手术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患者胃窦的出血立即停止,一周后即已痊愈出院。后来,患者家属咨询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全国副主任委员、医院顶级教授邹晓平,邹教授表示只有一流的水平才能完成此类手术,并竖起了大拇指。
专家提醒阿司匹林的是与非
知名消化内科专家、江苏省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医科大学、江苏大学兼职教授、镇江医学分会消化学组副主任委员、医院*委书记朱阳春提醒:
阿斯匹林在防治脑、心梗死方面有突出的效果,但是药三分*,阿斯匹林的重要的副作用有:
1、引发胃溃疡及胃粘膜糜烂:此种情况与剂量及年龄相关,即剂量越大,年龄越长越易发生,吸烟、饮酒、HP感染是重要诱因。
2、出血问题:轻者发生皮肤紫斑,重者消化道、颅内大出血危及生命。还有就是外伤性出血或侵入性检查大出血,所以凡有此情况一定要主动告诉医生目前正在服阿斯匹林,以便早做应急防范处理。
3、过敏:如过敏性荨麻疹,哮喘。如有此类疾病,用阿斯匹林可能引起急性发作。
在预防心脑血管病方面,强调阿斯匹林要长期、规则、适度服用,既要注意上述严重的副反应,也要防治突然停药诱发的心、脑梗死,个人停药不要超过2天。
在服药细节上,肠溶片空服吞服,使其很快进入小肠吸收,不可嚼碎,非肠溶片餐后服用,减少对胃粘膜的伤害,偶然漏服一次,不必补量,如有皮肤发紫、胃部不适、大便发黑立即就诊。
图文︱王锦芳*为民
编辑︱*为民
制作︱蔡钰
投稿:yzry_x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