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基层检验网
人体的体表皮肤和与外界相通的口腔、上呼吸道、肠道、泌尿生殖道等粘膜及其腔道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寄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与宿主相安无事互相适应,而且各种微生物之间也相互制约而保持一个彼此共存的状态
、人体微生态群特点
人体的消化道、上呼吸道、皮肤、尿道、外生殖器、眼结膜与外耳道等,有大量细菌寄生。大肠是人体最大的贮菌库,细菌种类超过种,数量达到0^~0^2个,占人体微生物系统的80%左右,其中99%以上是正常菌群(主要是厌氧菌)。结肠细菌浓度达0^~0^2cfu/ml。粪便干重的/3为活的细菌,其中厌氧菌的数量超过需氧菌约倍,主要菌种为类杆菌、双歧杆菌和真杆菌,厌氧球菌包括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以及肠球菌等,以及肠杆菌科细菌非常多见。
正常菌群在人体的分布
正常菌群对保持人体微生态平衡和内环境稳定有重要作用,其生理学意义主要有:
①通过在宿主皮肤黏膜表面形成的菌膜屏障拮抗外籍菌的入侵和定植,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
②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增强其免疫力;
③参与物质代谢、营养转化与合成、胆汁代谢、胆固醇代谢和激素转化等;
④促进各种*素和致癌物的排出。
2、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是指正常微生物群在种类和数量上偏离正常的生理组合而对宿主产生不良影响的一种表现。菌群失调主要分为质的失调和量的失调。质的失调可分为3种:
①需氧菌与厌氧菌比例失调:正常肠道菌群中厌氧菌应占绝大多数,如厌氧菌比例下降,即发生需氧菌感染。
②耐药菌与敏感菌比例失调:一般患者人院时,院外感染的细菌大多为敏感菌,其以携带敏感菌为主;入院后由于抗菌药物的应用,敏感菌被杀灭,耐药菌株被筛选出来,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
③原籍菌与外籍菌比例失调:体内一般是原籍菌占优势,外籍菌很少,如比例失调会产生严重后果。
量的失调按其严重程度分3度:I度为可逆性轻度失调;Ⅱ度为比较重的失调;Ⅲ度称为菌群交替症(或称二重感染),属严重失调。
3、菌群失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菌群失调时,多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即在原发感染的治疗中,发生了另一种新致病菌的感染。菌群失调的发生多见于使用抗生素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临床上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大多数敏感菌和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但耐药菌则获得生存优势而大量繁殖致病,如耐药金*色葡萄球菌引起腹泻、败血症,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白假丝酵母菌引起鹅口疮、阴道炎、肠道和肛门感染。
4、菌群失调症的预防
①预防菌群失调症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或长期使用,可用可不用者不用,可用窄谱则不用广谱。对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病者,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最好能作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最敏感的抗生素。
②在用抗生素的同时,可口服乳酶生和维生素。老幼病后衰弱者,在用抗生素的同时,可口服乳酶生、维生素B族及维生素C等,以防肠道菌群失调。在大手术前,应注意配合全身支持疗法,如给予高营养、服维生素类药物及输血等。
幽门螺杆菌,是杀还是留?来源:胃肠病
作者:张校颜医院内镜室主任
提起幽门螺旋杆菌,你是否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呢?
这个看似很专业的微生物名词,在生活中已经被不少人似懂非懂地给记住了。如果刚好您也对这个幽门螺旋杆菌有些兴趣,那咱们就请医院胃镜室的张校颜主任给我们科普一下吧!
一、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阳性?
我们通常体检所采取的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方式有两种,即碳4和碳3。如果结果显示阳性,那就说明你被它感染了。这两种检测手段结果还是很准确的。
c4呼气试验的原理是:通过口服C4尿素胶囊,进入胃部后,如果胃部存在HP(幽门螺杆菌),则此菌就会分解尿素酶水解尿素,尿素被水解后形成二氧化碳随血液进入肺部并以气体排出,然后检测患者呼出的气体中有没有被标记的C4,如果有的话,代表存在HP,没有则代表不存在感染。
碳3则与碳4原理上大同小异,只是碳3放射性更小,更为安全,能够适宜于儿童和孕妇。
二、幽门螺旋杆菌的几个特性
第一,它对人类“情有独钟”,人是它的唯一自然宿主,它在人体的寄居部位是在胃及十二指肠球部。
第二,它是唯一可以在胃酸中存活的细菌,胃酸浓度越大,它繁殖得越快。它“擅长”分泌很多黏附因子,使自己紧紧黏附于胃的上皮表面,避免被胃排空。
第三,它两侧有鞭毛,有超强的运动能力,能进行快速螺旋状移动,通过胃粘膜层,然后进行“口—口”的传播和“胃—口”的传播是幽门螺旋杆菌重要的传播方式。脱落的幽门螺杆菌也可以存活在胃液中,通过胃—食管返流可以进入口腔,滞留在牙菌斑中,通过唾液传播感染。
三、幽门螺杆菌是诱发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元凶!
胃壁有一系列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能抵御经口而入的微生物的侵袭;而HP几乎是能够突破这一天然屏障的唯一元凶,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
人们把幽门螺杆菌对胃粘膜屏障在破坏作用比喻作对“屋顶”的破坏给屋内造成灾难那样的后果,故称为“屋漏”学说。
屋子漏雨了,当然下面的胃黏膜必定遭殃。
幽门螺旋杆菌经口到达胃粘膜后定居,经数周或数月会引发慢性浅表性胃炎,数年或数十年后可发展成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而后者是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所以,目前已经可以肯定地说: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菌。
在慢性胃炎患者人群中筛查,有90%-95%的人都是HP菌阳性,远远高于其它人群;
同时如果对HP菌阳性人群进行胃镜检查,这些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炎。
幽门螺杆菌也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之一。超过80%的胃溃疡和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是幽门螺杆菌阳性。
这里的消化性溃疡说的就是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目前根治HP菌就是消化道溃疡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四、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到底有多大关系呢?
答案是:两者有关联,但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HP菌在发展中国家和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感染的比例更高。中国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国,一般人群中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高达50%-80%。但是,HP菌感染者中的大多数并没有胃部症状,可能一辈子也不会患胃癌。
目前来说,胃癌早期诊断的标准方法仍然是胃镜,而不是体检的HP菌检测报告。HP菌阳性并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HP菌阳性仅仅是胃癌发病的一个环节,人体自身的因素、环境因素对于胃癌的发生也是至关重要的。
HP菌检测的意义在于提示,提示HP菌阳性的人罹患胃病的风险会增高。但是无需恐慌,平时对你的胃多关照一些,别总是刺激它就好,并不需要采取啥特别行动。
HP菌阳性的人如果合并有明显的胃部不适症状,或者有胃病、胃癌家族史,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胃镜的进一步检查。也无需恐慌,因为这也不意味着就是胃癌了,只是尽早做一下筛查,避免漏诊而已。
当然,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HP菌检测阴性,并不一定就不得胃癌。
五、是不是只要阳性就要对它跟进杀绝呢?
既然HP菌是造成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的常见原因之一,也与胃癌有着“暧昧”的关联性,那么我们似乎应该对其实施“赶尽杀绝”的策略才对。但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HP菌并不一定致病,有研究表明:“对于一部分HP菌阳性者而言,HP菌的感染是一种“因为消化道菌群失调,缺少了抑制HP菌的其他微生物”的结果。HP菌可能仅仅是一个起指示作用的微生物,它发出提醒,告诉人们其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对人体还可能存在保护作用。HP菌在人类身体内的寄居史由来已久,除非用抗生素根除,否则HP菌通常会伴随一个人的一生,而滥用抗生素对人体产生的危害,其后果和代价将是巨大的。我国至少有几亿人群是HP菌阳性,若都通过抗生素来根治,那引起的抗生素耐药问题将是非常严峻的。
所以说呢,现在的共识是,并不是人人都需要根除身体里检测到的HP菌。
六、到底那么哪些人需要根除呢?
对于大部分查出HP菌阳性的人来说,是不需要治疗的,只需要中年后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或在有上消化道不适时进行胃镜检查。
真正需要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治的只是一小部分人群:除了有胃癌家族史人群,还包括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或糜烂,或是在病理检查中发现有不典型增生的,以及计划长期服用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非甾体抗炎药的人群。
另外,胃食管返流病、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也建议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同时,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属于胃癌的高危人群,筛查幽门螺杆菌非常有意义,若查出是阳性应尽快根治,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
七、怎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呢?
在杀灭幽门螺杆菌的热潮中,存在许多误区,会导致一些不好的结果,比如说:对不必要治疗的患者过度治疗,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产生不应有的副作用;对应该治疗的患者用药不规范,导致治疗失败。更糟糕的是,反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增加后续治疗的困难。
由于细菌耐药性的增加,自年以后,已经废弃了既往的三联用药、疗程7天的方案,改为四联用药,疗程延长至0~4天。四联用药是指联合使用四种药物,其中一种为抑酸药物,一种铋剂,以及二种抗菌药。
所使用的两种抗菌药物至少应包含阿莫西林、四环素及呋喃唑酮这三种耐药率低的药物之一。
推荐的组合为: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其中PPI+铋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联方案具有清除率高、副作用少、费用低的优点。
八、儿童感染了怎么办?
由于儿童自身生长发育及药物代谢的特点,对儿童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检测指征及治疗适应征。
通俗地说,就是对儿童是否需要检测幽门螺杆菌,以及是否需要治疗,都有更严格的规定,不能随意进行检查和治疗,治疗用药也有不同于成人之处。
再者,虽然儿童的感染率比较高,但大约有0%会自动清除,这依赖于他们日益成长壮大的免疫系统。所以没有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不具备根除指征的,一般不建议根除治疗。
总之,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首先要确定是否必须进行杀灭治疗;
其次,如确需进行治疗的,应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首次治疗,务求最大可能地实现首次治疗成功;
最后,对于儿童、老人及特殊情况、既往治疗失败者,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九、根除幽门螺旋杆菌问题
(一)在清除幽门螺杆菌的过程中,选药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要点:目前清除幽门螺杆菌一律要求使用含有铋剂的四联药物,具体包括:一种PPI+铋剂(枸椽酸铋)+二种抗菌素。缺少任何一种药物的给药方案均是错误的!
要点2:二种抗菌素的选择有讲究,必须在阿莫西林、四环素、呋喃唑酮三种药物中至少选择一种。
要点3:由于细菌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药物的耐药性强,二种抗菌药不可在这几种药物中选择。
要点4:不可在其它未经验证的抗菌药物中选药,诸如各种头孢霉素等。
(二)在服药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要点:采用每天2次服药法,一般在早餐及晚餐时分别服用。
要点2:抑酸药及铋剂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两种抗菌药则在餐后即服。
要点3:疗程为0~4天,少于0天则有可能未完全清除细菌,但多于4天也无必要,徒增费用及副作用。
要点4:应告知患者,服药期间大便色黑、小便色深*是正常现象,勿心慌。
要点5:告知患者尽可能不间断地服药完成一个疗程,不要轻易中断治疗。否则杀菌不完全而且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给今后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三)服药后应注意以下要点:
要点:疗程结束后要检查治疗效果,需在服药结束后间隔一个月以上时间,推荐进行碳3或碳4呼气试验检查。
要点2:如果治疗失败,需要再次治疗者,不宜立即进行,应间隔数月,以使细菌恢复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复治的选药更困难,应在专家指导下进行。
十、小结
看了以上这些,不知道您对幽门螺杆菌是不是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不管怎样,通过我们这期节目的科普,您只要记住以下几点就可以了:
第一,幽门螺旋杆菌和胃癌有关联,但并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第二,对于某些疾病来说,幽门螺旋杆菌的确是致病源,但它并非一定就会引发疾病;
第三,当我们体内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后,对于有些人来说,需要根除;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是并不需要根除的。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当体内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大可不必慌张,是赶它走,还是让它留,听医生的,准没错!
微生态检查,女性的生殖道福音!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许医院检验科
女性生殖道是一个开放性腔道,是人体重要的微生态环境。健康女性生殖道内存在50多种正常的微生物菌群,它们与宿主和环境之间构成了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动态的微生态平衡。女性生殖道感染是我国女性的常见病,在大城市中,妇产科门诊55%以上的就诊患者都与生殖道感染有关。
生殖道微生态是什么?生殖道微生态是由生殖道内微生物、正常生殖道解剖结构、周期性内分泌变化及生殖道局部免疫系统等构成的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动态平衡状态。微生物和微生物及宿主间相互作用及平衡对维持女性生殖道微环境的健康十分重要。若各种内源性及外源性原因打破这种平衡,可引起宿主各种类型疾病,包括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和妊娠不良结局等。哪些情况下会发生生殖道微生态失衡?、正常生殖道微生态受外力、手术、分娩、冲洗、性生活等影响,破坏微生物种群结构和解剖学的屏障作用;2、卵巢功能低下、全身性疾病、大剂量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或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导致生殖道菌群变化,微生态失衡导致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下生殖道炎症。生殖道微生态检查的临床意义、纠正了以往单一以白细胞升高诊断“炎症”的概念;2、通过生殖道菌群和微生物功能检测判断阴道微生态,减少临床因症状消失而停止治疗的“表面”治愈假象的发生,也避免反复持续用药的过度治疗;3、超越了现有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理念,将以杀灭病原微生物为主的治疗理念转变为增加益生菌、恢复正常微生态为目的的新治疗理念。今天,小检将简单为大家介绍生殖道微生态检验报告单上的各项内容。微生态形态学评价体系指标微生态形态学评价包括菌群的密集度、多样性、革兰阳性大杆菌比例(优势菌)、其他杂菌的比例(病原菌)和Nugent评分。整个体系指标能相对准确地反映出生殖道微生态的整体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微生态演变和疾病的关系。简言之:通过报告单直观告诉您:生殖道微生态环境是良好的还是已经处于失衡状态。2常规形态学检验湿片:在清洁度、线索细胞、孢子、菌丝、滴虫的检查基础上,增加了上皮细胞、白细胞、脓细胞、红细胞检查,更为直观地进行清洁度判断,也为纠正单一以白细胞升高才诊断“炎症”的生殖道感染提供了更加有利地证据。湿片镜检发现线索细胞,为诊断细菌性阴道病(BV)提供有利的临床证据;检到滴虫,为诊断滴虫性阴道炎(TV)提供有利的临床证据;而常见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则能在镜下检出真菌菌丝或芽生孢子。革兰氏染色镜检:可直观地在油镜下检出如加德纳菌/普雷沃菌、形似动弯杆菌、革兰氏阴杆菌或阳性球菌、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等,为Nugent评分评判依据。3Nugent评分一种油镜下半定量评估革兰染色涂片中优势菌、阴道加德纳菌、拟杆菌和动弯杆菌等,并进行评分。评分≤3代表正常菌群,评分4~6分代表中间型BV,评分7~0分代表BV。(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4AV评分湿片镜检评估乳杆菌形态,细菌分级,白细胞数目,含中*性颗粒的白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背景菌落和旁基底细胞占上皮细胞总数的比例。AV评分是以上5项参数分值之和。评分~2分代表无AV体征,评分3~4分轻度AV,评分5~6分中度AV,评分7~0分重度AV。(需氧菌性阴道炎,aerobicvaginosis,AV)5化学分析生殖道内细菌与细胞分泌或代谢产生的化学物质,包括唾液酸苷酶、白细胞酯酶、溶菌酶、短链脂肪酶和过氧化氢酶等,酶类的活性因生殖道环境改变而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阴道pH等,与生殖道微生态平衡密切相关。目前临床上的各种女性生殖道感染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阴道微生态失衡。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对于临床评价阴道微生态、阴道炎症的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于不明原因、反复发作的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生殖道微生态项目的开展,对女性生殖道感染的准确诊断、正确治疗意义重大。生殖道微生态你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