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美国心脏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HA/ACC)对最新的瓣膜病治疗指南进行了更新,针对瓣膜病最新的证据和指导策略进行了汇总,这应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瓣膜病指导方案。其中,关于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指导方案更新的内容非常多。
今天,刘大夫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关于主动脉瓣治疗的最新策略,让普通大众也一起了解最前沿的医疗知识,让大家对自己的病情也有所了解。
应该来说,指南更新最核心的地方,便是介入瓣膜(经皮主动脉瓣介入置换,TAVI)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显示此类瓣膜可以应用于更多的人群(什么是TAVI呢?关于TAVI的一些知识,可参阅:主动脉瓣病变,能否选择介入瓣膜),在这里,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首先,关于主动脉瓣狭窄要不要手术,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赘述,详细内容请参阅我被诊断为心脏瓣膜病,究竟该何时做手术呢?而指南更新带给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一起学习如下:
手术方式:和以往不同,说到主动脉瓣置换,我们想到的仅仅是生物瓣还是机械瓣(瓣膜如何选择,请参阅:老问题,新思考——机械瓣vs生物瓣,该如何选择?)虽然作为生物瓣的一种,TAVI瓣膜几乎已经独立出来,与常规的手术瓣膜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毕竟感觉上他的优势太明显,创伤小、恢复快!所以我们的临床考量就变成了:患者能否选择常规手术,是机械瓣还是生物瓣,如果是生物瓣,是选择常规手术,还是介入瓣膜。
而患者的年龄,成为我们考量的主要因素。指南建议,一般来说,50岁以下,没有抗凝的相关禁忌,机械瓣的手术作为首选;如果50-65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机械瓣膜或者生物瓣膜;而超过65岁,建议首选生物瓣膜。此外,任何年龄段,只要存在抗凝的相关禁忌症(比如胃溃疡出血等),都首选生物瓣膜。但涉及到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而选择生物瓣膜,是选择传统手术呢,还是介入瓣膜,也是有很多考量的,年龄和患者的意见成为决策的主要因素,首先,80岁以下一般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选择传统手术是没有问题的,而患者如果存在一些高风险的手术因素(如合并其他严重的疾病、心功能差、开胸手术风险大等问题)在详细了解了瓣膜的知识后,即使年龄稍低(65-80岁),倾向低创伤的TAVI也可以接受,而80岁以上,预期寿命超过1年的,TAVI自然作为首选。
当然,评估以后存在外周介入的一些禁忌症(比如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情况,选择外科手术也是理所当然。
综上,手术方式的选择,年龄依然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虽然TAVI技术在国外的研究中适用人群已经逐步放宽,如今低危人群也有推荐,但并没有说低龄,而有些医生对此类患者积极推广新的技术,甚至对一些40多岁的患者推荐介入瓣膜技术,这对患者是一个很不负责的行为。这是为什么呢?大家要知道,西方医学,是一项尊重证据的科学,在一些证据的收集之中,新技术的推广是不能下定论的,那么,介入瓣膜本身最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