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高发国家,Hp感染可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在慢性炎症活动的基础上部分患者还可发生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一系列疾病,由Hp感染造成的经济负担越来越沉重。中华医学会组织编写了《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年)》以进一步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对Hp感染的诊治,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定义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螺旋状细菌,主要通过口‐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Hp从口腔进入人体后特异地定植于胃型上皮(gastrictypeepithelium),定植后机体难以自发清除,从而造成持久或终生感染。Hp感染几乎均可引起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在慢性炎症活动的基础上部分患者还可发生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一系列疾病。
二、病因
1.年龄:Hp感染率与年龄有关,25岁人群的Hp感染率接近50%,35岁人群感染率60%,70岁以上的老年人感染率达80%。儿童期是Hp感染的高危年龄段,我国Hp感染获得的年龄较小,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生活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生活环境及生活习惯等的不同,Hp在不同的生活区域呈现不同的感染率。按地区划分,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华西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其中以西藏地区感染率最高,达90%。
3.生活习惯及条件:Hp感染率与不同的生活习惯及条件相关。经常食用腌制蔬菜、饮用不洁水源、习惯植物油烹饪、吸烟等与Hp感染呈正相关,而食用生蔬菜、喝茶、食用大蒜等与Hp感染呈负相关。
4.家族聚集性:有Meta分析报告父母均阳性者的子女Hp感染率显著高于父母均阴性者,子女Hp感染与父母有密切关系,呈现家庭聚集现象。
三、伴发症状与发病机制
(一)伴发症状
1.胃痛
幽门螺旋杆菌,存在肠胃中会不断释放一些有*物质,导致胃黏膜受损,进而引发胃溃疡以及胃炎的发生。而在发生胃溃疡或者胃炎时就会反复出现胃痛,
2.胃反酸
当身体肠胃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会让胃部的胃酸过量,胃酸过多时就会让身体出现反酸、烧心等现象,有些还会伴随着恶心呕吐。
3.难以去除的口臭
肠胃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会导致消化功能变差,食物在进入身体后就会出现难以消化吸收的现象,当食物存在肠胃中过久就会出现腐蚀,而腐蚀后就会出现一阵阵难闻的气味,这些气味会通过口腔传播出去,也就会形成口臭
(二)发病机制
Hp为革兰阴性微需氧菌,仅寄居于胃上皮细胞表面,其致病机制与以下因素有关:
1.Hp产生多种酶,如尿素酶及其代谢产物氨、过氧化氢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等,对黏膜有破坏作用。
2.Hp分泌的细胞*素,如含有细胞*素相关基因(CagA)和空泡*素基因(VacA)的菌株,可导致胃黏膜细胞的空泡样变性及坏死。
3.Hp诱导上皮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8,诱发炎症反应,后者损伤胃黏膜。
4.Hp抗体可造成自身免疫损伤。
四、诊断标准与诊断流程
符合下述3项之一者可判断为Hp现症感染:
①胃黏膜组织RUT、组织切片染色或细菌培养3项中任一项阳性。
②13C或14C‐UBT阳性。
③HpSA检测(经临床验证的单克隆抗体法)阳性。血清Hp抗体检测(经临床验证、准确性高的试剂)阳性提示曾经感染,从未治疗者可视为现症感染。
(2)诊断流程:见图1。
五、根除Hp指征
Hp胃炎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似乎所有Hp阳性者均有必要治疗,但目前我国Hp感染率仍达约50%,主动筛查所有Hp阳性者并进行治疗并不现实,现阶段根除Hp指征主要需要遵从表1。
六、治疗方案
Hp耐药是全球面临的重要难题,我国的Hp耐药形势更为严峻。总体而言,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包括多重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而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仍很低。传统抗菌药物耐药率的逐年上升导致传统三联方案根除率不断降低,传统三联方案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不再适合作为一线Hp根除方案。《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治疗根除Hp方案,总共包括7种方案,各方案的剂量及用法等情况见表2。
除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不作为初次治疗方案外,根除治疗不分一线、二线,应尽可能将疗效高的方案用于初次治疗。我国多数地区为抗菌药物高耐药地区,推荐经验性铋剂四联治疗方案疗程为14d,除非当地的研究证实10d治疗有效(根除率90%)。根除方案中抗菌药物组合的选择应参考当地人群中监测的Hp耐药率和个人抗菌药物使用史。此外,方案的选择应该权衡疗效、费用、潜在不良反应和药物可获得性,做出个体化抉择。初次治疗失败后,可在其余方案中选择一种方案进行补救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根据当地的Hp抗菌药物耐药率和个人药物使用史,权衡疗效、药物费用、不良反应和药物可获得性。
七、健康管理
1.避免家庭性感染:Hp感染主要在家庭内传播,避免导致母婴传播的不良喂食习惯,并提倡分餐制减少感染Hp的机会,餐具定期消*。
2.保持口腔健康,戒烟。
3.改善饮食习惯:避免喝生水、吃生的食物,同时食物应多样化,避免偏食,注意补充多种营养物质;不吃霉变食物;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多吃新鲜食品;避免过于粗糙、浓烈、辛辣食物及大量长期饮酒。
4.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及充足睡眠。
END(图片来源于网络)
审核:于蕾
文字、编辑:张星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