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医药医院胃肠科门诊,经常有查出胃息肉的患者。这些患者有一些共同点:年龄普遍较大、多伴有慢性胃炎。
息肉就是类似这样的凸起:
相比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很多人对胃息肉并不了解。有些人低估了它的危害性,有些人看到结果又过于担心。今天我们来认识认识这个略显神秘的疾病,以便在遇到的时候心里有底。
一什么是胃息肉?
胃息肉其实叫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变,是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
通俗的说,就好比你的脸上起了一个痘痘,或者很多痘痘。这些“痘痘”有小有大,有长的圆润的,也有长得奇怪的,一般都要切除。
长了息肉,有一部分人没什么症状,有些人就比较典型,会出现上腹部轻微疼痛或不适、恶心、厌食、消化不良、体重下降及慢性腹泻等症状。
1.遗传:
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具体机制未明;
2.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根除后,息肉会缩小或消失;
3.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
4.抑酸药:
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点。如果你胃不舒服,长期服用抑酸药,胃里不舒服症状减轻了,但是有可能又出现新症状,就是胃息肉。但好在一般停用抑酸药后胃底腺息肉可消失;
5.吸烟、饮酒:
吸烟饮酒的坏处自不必多说。它们对胃的伤害主要在于烟雾、酒精会进入胃里,损伤胃粘膜,造成胃部疾病的产生。
另外一些食物,如红肉、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等会增加罹患息肉的风险。还有年龄性别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即老年人比青年人、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胃息肉。
胃息肉大体上可以分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几种。
1、腺瘤性息肉
约占胃息肉的10%~25%,癌变率高,可达30%~58.3%,尤其瘤体较大、伴异型增生者恶变率更高。
这个家伙是潜在的杀手,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加上不注意生活细节,终有一天会发展为腺癌。对这些息肉决不能姑息养奸,一经发现,格杀勿论,并要定期复查,如果发现复发,要继续切,务必斩草除根。
2、增生性息肉
大部分胃息肉属于这一种,有大约0.4%~1.76%的癌变几率,几率较小,但还是建议如果你检查发现的是这类息肉,并且直径有点大,还是切除最保险。这种息肉最主要的是可能会带来消化道症状,如上腹痛、腹胀、恶心等。根除幽门螺杆菌后,大约40%的会完全消退。
还有一种是家族性息肉病,这种息肉通常会成群结队,大量的长。多发于胃窦,约5%为腺瘤性;约50-90%的患者存在于十二指肠腺瘤和壶腹部腺瘤,多为恶性。
上述说了息肉的几种类型,大家拿到胃镜单,发现单子上写的是胃息肉时别怕,先问医生,搞清楚自己到底是哪种息肉。不用太担心,毕竟大多数息肉都属于增生性息肉,也就是良性的。
目前,胃息肉和肠息肉一样,无法自行消除。一旦发现,都建议立即切除,以绝后患。尤其是癌变率较高的腺瘤性息肉,看到一个就得切除一个。
如果结果是增生性息肉,可以把心放肚子里,但是,还是建议切除,毕竟它也存在小概率癌变可能哦。另外,考虑到长息肉的一般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切除是最好的选择。
最后,胃息肉患者经常会问一个问题,切除安全吗?以目前的医学发展水平来说,内镜下进行胃息肉或肠息肉的切除有很多种方法,几乎每一种都比较安全,创面小,出血也比较少,愈合也就比较快。而且很方便,治疗之后就可以回家。之后定期复查即可。
医院卞锦国教授说,胃息肉多属于良性,凸起也不代表是肿瘤。一般来说,无论是增生性息肉还是腺瘤性息肉,都建议于内镜下切除。如果是发育极其不好或很大个的息肉还需要取活检验证病理,以排除癌变的可能。
医院胃肠科专治各种胃肠疾病,有相关疾病的患者可拨打-,进行咨询预约,节假日无休。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内容和图片有涉及版权侵权,请及时联系
中国人自古以来的饮食习惯是围桌共食、相互夹菜,虽然它能一下子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一盘菜无数双筷子夹来夹去,在觥筹交错间便给了幽门螺旋杆菌传播的机会。国外一项调查发现,在澳大利亚以外出生的名中国人中60%的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比澳大利亚的白人高出一倍!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年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检组织中分离成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哈哈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白
1
你知道吗?
幽门螺杆菌是众多胃病的罪魁祸首,它主要通过口口和粪口传播,共餐的人中如果有一人感染,其他人感染的几率也提高,因为感染者的牙菌斑和唾液中会有幽门螺杆菌,不分餐的筷子就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媒介。
哈哈
幽门螺杆菌的致病风险
白
1
你知道吗?
幽门螺旋杆菌病包括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溃疡、胃癌等,研究发现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也使胃癌的危险增加了2.7~12倍,如果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少有35%~89%的胃癌不会发生。研究发现,在所有肿瘤中,消化道肿瘤排列首位,而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胃癌、食道癌、大肠癌、肝癌发病率居高不下,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已成为胃癌的主要诱因。
幽门螺杆菌的检测手段
Helicobacterpylori
通过胃镜,钳取一块胃粘膜,然后病理进行检测,报告时间长,一般需要一周。
呼气实验,一般是用碳13呼吸实验,需要空腹,等候一定时间。
血液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抗体,然而,如果检测结果为抗体阳性,只能说明这个患者曾经感染过幽门螺旋杆菌,目前是否阳性不可知。
然鹅~
做胃镜?听起来就怕怕的~
血液检测?不行,宝宝我晕血~
现针对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