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中年最为常见,十二指肠溃疡多见于青壮年,而胃溃疡多见于中老年。
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关系密切,临床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普通人群;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后溃疡复发率明显下降。
胆酸对幽门螺杆菌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正常人的幽门螺杆菌不能在肠道内定植,当各种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的慢性感染、吸烟和应激时,胆酸被胃酸所沉淀,有助于幽门螺杆菌的异位定植,从而引起炎症,炎症消弱了黏膜的防御和修复功能,在胃酸/胃蛋白酶的侵蚀下最终导致溃疡的发生。
人体中是有存在少量的幽门螺旋杆菌的,它的正常范围为C14尿素呼气试验,≥dpm为阳性,~dpm为可疑阳性,≤dpm为阴性。
凡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无论初发或复发、活动或静止、有无并发症,均应予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目前最推荐的是四联方案:一种PPI(**拉唑)+两种抗菌药+一种铋剂+(或)益生菌
一种PPI
在体外中性环境中,(HP)幽门螺杆菌对多种抗生素敏感,但在体内酸性环境下,抗生素易分解破坏,无法达到有效浓度和作用强度而发挥作用,需借助质子泵抑制剂(protonpumpinhibitors,PPI)的强抑酸升高胃内pH值,从而维持抗生素的结构稳定,提高抗生素的活性。
由于PPI作用于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故它能阻断各种因素引起的胃酸分泌,效果更稳定,作用也强于其他类型的抑酸剂,到目前为止,第一代PPI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及泮托拉唑,第二代PPI有雷贝拉唑钠、埃索美拉唑镁。
两种抗菌药
治疗HP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胶囊、呋喃唑酮片、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甲硝唑。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率逐年上升。
根据当地抗生素耐药情况及经济状况,选择敏感抗生素,总体来说上述抗生素耐药率低,当然要兼顾地区差异性。
根除HP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问题和细菌的耐药性。治疗失败的再治疗方案包括更换抗生素或四联疗法。
一种铋剂
铋剂除具有胃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外,还可直接杀灭HP,且与抗生素有协同作用,有学者认为,铋剂在抗HP中的主要作用是对耐药菌株的根除额外提高了30%~40%的根除率。
益生菌
以菌制菌抗HP治疗已越来越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