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益生菌,相信各位“养生大佬”都不陌生吧?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益生菌越来越多的“益生”作用也被证实:润肠通便,增强免疫力,降低胆固醇,抗癌抑菌,预防心脏疾病1......但为什么有的人服用了益生菌以后却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很可能是因为你的益生菌选错了!
不同菌株效果各异,有编号才有“身份”
益生菌是对那些服用适当剂量后能对人体产生健康影响的活体微生物的统称,按照菌株来源分为原籍菌、共生菌和真菌。原籍菌来源于人体肠道菌群,共生菌来源于人体肠道菌群外,真菌则主要为布拉迪酵母菌,由于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被广泛用于益生菌制剂2。
既然从“江湖”各处来,自然也各怀本领。研究表明,不同种的益生菌基因组差别较大,即便是同种益生菌的不同菌株之间也存在差异性,称为益生菌的“菌株特异性”3。因此,不同菌株的“益生”作用有各自的特点,并不完全重叠,要想达到不同的保健效果,就要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益生菌。
此外,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众多,但并非都能保证具有理想的保健作用。大家在选购益生菌时,一定要仔细查看说明书标注的益生菌是否有编号。只有拥有编号的菌株,才明确具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其促进健康作用,而没有编号的益生菌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世界卫生组织(WHO)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联合报告显示,益生菌可导致感染、过敏、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如果服用未经过安全性验证的益生菌,很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如果使用野生菌株或经驯化培育的菌株,在传代过程中还会发生变异甚至产生耐药性2。
针对不同的保健作用,有哪些被证实安全有效的菌株可以选择?
婴儿肠绞痛
肠绞痛是婴儿急性腹痛中最常见的一种,研究认为肠道菌群紊乱是导致婴儿肠绞痛的原因之一。罗伊氏乳杆菌是天然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和哺乳动物肠道内的乳酸菌。研究发现,罗伊氏乳杆菌DSM可以通过阻止引起炎症的细菌和产气大肠菌群的过度生长,抑制肠道炎症,进而预防并降低新生儿肠绞痛发生和严重程度4,5,6。
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或间歇发作,以排便习惯改变、伴有腹部不适为主要特征,其发病机制也与肠道菌群有关。研究表明,嗜酸乳杆菌LA3、干酪乳杆菌BGP93、动物双歧杆菌BLC1联合配伍使用,可以有效减轻腹泻,改善IBS症状,缓解患者负担7,8,9。
腹泻
国内外研究证实,腹泻大多存在一定的肠道菌群紊乱。轮状病毒是导致儿童腹泻的常见原因。研究表明,双歧杆菌Bb-12、罗伊氏乳杆菌DSM和鼠李糖杆菌SP1均有预防和治疗儿童腹泻,提升机体免疫力的作用4,10,11。
5%~25%服用抗生素的患者会发生抗生素相关腹泻。研究证实,布拉迪酵母I-、鼠李糖乳杆菌SP1能够有效改善抗生素相关腹泻。其中布拉迪酵母I-拥有天然的耐药性,不易被抗生素“杀死”,因此可以与抗生素同时服用,还可用于预防和改善“水土不服性腹泻”10,11,12。
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研究发现,罗伊氏乳杆菌DSM可以在体内胃部条件下与幽门螺杆菌的高度特异性结合,将其从胃中清除,降低胃炎、胃溃疡和胃癌的患病风险13,14,15。
参考文献
1.陈莹,江剑平.益生菌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06:89-92.
2.邢晟,王淑华,胡文红,沈振,任丽宏,丁勃.益生菌制剂开发及相关质量标准构建策略[J].中国新药杂志,,30(09):-.
3.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益生菌的科学共识(年版)[J].中国食品学报.:1-5.
4.武庆斌.儿童肠道益生菌的应用[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6(8):-.
5.PourmirzaieeMA,FamouriF,MoazeniW,HassanzadehA,HajihashemiM.TheefficacyoftheprenataladministrationofLactobacillusreuteriLR92DSMonthepreventionofinfantilecolic:arandomizedcontroltrial.EurJPediatr.Oct;(10):-.
6.庞洁,周娜,刘鹏,等.罗伊氏乳杆菌的益生功能[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5):-.
7.刘晓芳,钦佩,黄晓东.益生菌及其制剂的研究和应用[J].食品与药品,,21(06):-.
8.KailaKailasapathySurvivalandtherapeuticpotentialofprobioticorganismswithreferencetoLactobacillusacidophilusandBifidobacteriumspp.ImmunologyandCellBiology()78:80–88.
9.LiangD,LongguiN,GuoqiangX.Efficacyofdifferentprobioticprotocolsinirritablebowelsyndrome:Anetworkmeta-analysis.Medicine(Baltimore).;98(27):e.
10.赵紫楠,陈丽,金鹏飞,李可欣,田超,胡欣.益生菌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08:96-.
11.李军训,罗学刚,高洁,郝冉,张同存.益生菌的分类、生理功能与有效性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06:49-55.
12.江学良.益生菌临床应用的共识与实践[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电子版),,6(04):-.
13.HolzC,BusjahnA,MehlingH,etal.SignificantReductioninHelicobacterpyloriLoadinHumanswithNon-viableLactobacillusreuteriDSMZ:APilotStudy.ProbioticsAntimicro.Prot.;7:91-.
14.EFSAPanelonBiologicalHazards,.ScientificOpinionontheupdateofthelistofQPS-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