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的学习好像有很多力量放在思考力的满足,什么东西没有看懂想不通就受不了,一直在思考力上收集情报,这些人是所谓的情报搜集狂,很喜欢搜集某某权威角色说什么话,那一类的什么金玉良言,在家里编大全集,其实那个东西有补于思考力,却无补于心力。
如果有人他即席演讲的能力很好,看着他的观众,就能够感觉出他今天该讲什么,讲很漂亮的话不需要勤打草稿,可是如果他没有这个感知力跟表现力的话,那他要演讲就要在家里面先打稿再背稿,一次又一次的反复背诵才敢讲。所以当人的心力不足的时候,他就会拿思考力来取代它,而思考力其实是心力不足的一个代偿反应而已。
庄子学门里面说,当你的能力进展到比较接近达人领域的时候,你会越来越没有思考力,心自然而然就安静了,所以这不是不可能。任何一方面能力越好的时候,心力越好的时候,人就越来越不需要思考力这个代替品。
如果你是担心焦虑的话就会伤到胃,这件事情其实一直以来就是中西医界各执一端的事情,西医说胃溃疡是幽门杆菌造成的,其实人得胃溃疡常常是因为活在紧张之中。
所以活在什么事情都闷在里面,不表现出来的那种心情,脾就会受伤。这个是伤脾伤胃伤得很根本的东西。去吃什么冰激凌,再吃麻辣锅有多伤胃,其实不见得比担心焦虑要伤胃,大家心情的环保还是很重要。
相对的,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在焦虑,然后弄到胃溃疡,他还是继续焦虑,什么药能够帮到他?能修补胃溃疡的药都是很温和很温和的补药,那些补药是打不过你的焦虑的。
对于五脏跟情志的关系,能举的例子九牛一毛,因为天底下有各种个性的人,我的人际关系不广,没有办法认识全世界的人,所以只能够举生活中会遇到的例子,可能同学在生活中还有更多的例子可以去注意,或者看看我们到底平常在怎么动自己的念头。
有志气的人比较不会跟外界纠缠不清,所以水生木就存在了。肝要好到一个人的输出功率达到最大的产能,做事情都很有效率,不浪费自己投出去的力气,当你做到这件事情,你的心的感知力跟表现力一定会强。心的感知力跟表现力强了,这个人就不会高兴,然后也不会思考,那脾不思考,脾就强了。
不思考的脾作用在肺,不思考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有魄力,所以脾好的人肺都会好,土生金,那肺魄力很强的人,没有什么好执着的,他当然更没有什么好恐惧的,他对于这个世界是很清淡的。因为肾那个志气最基本的设定就是要感觉得到自己不只是个地球人,也是一个死后要回到天堂的灵魂人,有这种感觉的人才能够达到医家跟道家所说的志气。
所以当你肺的魄力很强,对这个世界执着度没有很高的时候,相对来讲恐惧会变得比较少。所以这样的五行相生以情志来完成,是在理论上或者实践上都很可以做的事情,只是同学会觉得修生养性比较不好玩,吃药比较好玩,当然这也是一个选择,只是我自己是觉得,学中医或者是学庄子,用这些理论来改造自己心情的时候,总是有收获的,因为活得一天比一天快乐,这个感觉还不错。
至于心包跟三焦这两个系统,心包要讲清楚,那要到厥阴病的时候才好讲。三焦要讲清楚,那是少阳区块会比较能够讲的清楚,这两个地方都是中医里比较不容易去理解的地方,需要好几个张仲景的篇章里面的一些治病方法,可以帮我们勾勒出这两个区块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