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当代生活,造成人们的生活压力也逐步增加,当这些压力堆积在心里,渐渐形成了负面的情绪,在压制不住的时候,就会冲破理智而失控,长期这样的恶性循环,就形成了精神心理性疾病!警惕这些异常情绪,它们很容易引发狂躁症!
1.心情波动很大。
躁狂症患者通常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波动,可能平时比较轻松愉快,看着人也很乐观,面带微笑,让人觉得这个人挺容易沟通的,没有太多的烦恼。当情绪处于低谷时,他可能会暴跳如雷,一点小事就很容易把他逼疯,甚至因为别人的一点行为,就可能会导致过激的行为,躁狂患者情绪波动大,不易控制。
2.思想跳脱。
患有躁狂症的人往往有一颗跳动的思维,他刚才还在说这个话题,但话题还没说完,他已经跳到另一个频道了。当他谈论自己的事情时,就会自言自语。在一群人当中,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脑袋里的图像经常移位,联想能力很强,有时会突然出现彻悟的体验。
3.自我感觉良好。
躁狂症患者通常自我感觉非常好,感觉精力充沛,身体健康,思维敏捷等等。在这种自我感觉的背景下,患者往往自命不凡,夸大现状。
专家建议:“对于初发躁狂症患者,治愈后维持用药一段时间后就可逐渐停药。在恢复期辅以心理治疗,会促进躁狂症的康复。如果患者有复发的征兆,如睡眠量减少、活动增多等,应立即恢复治疗。在治疗阶段,患者应积极配合,尽快康复,防止更严重的心理疾病造成的不良后果。”
躁狂症常见的危害后果
1、哮喘:据有关资料统计,终身患有哮喘的人群较普通人群患狂躁性抑郁症的危险多出5倍。
相应地,躁狂症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也显着高于普通人群。
2、偏头痛:狂躁性抑郁症患者得偏头痛的机率显着高于普通人群,尤其对于低收入人群,并以女性和躁狂症Ⅱ型更为多见。
3、诱发其他疾病:胃溃疡、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多囊卵巢综合征及肾衰等疾病,被证实躁狂症患病率都比普通人群高,并且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不顾后果,或具有冒险性。
治疗原则
①早期识别,早期治疗,足量足疗程治疗,全程治疗。
②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社会干预和危机干预,以改善治疗依从性。
③长期治疗,躁狂发作复发率很高,需要树立长期治疗的理念。
④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治疗,因需要家庭给予患者支持、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了解躁狂症是一种呈间歇性发作的精神疾病,患者往往表现出情绪高昂、思维奔逸等躁狂症特征。这些躁狂症特征不仅患者自身可以感觉到,周围人更能发现。所以只要发现了这些疾病的特征需及时诊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