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3/11/7 20:24:00
有的学生平时小测验考得不错,但在大的考试中却发挥失常。这种情况往往表明这类学生平时对功课的掌握还是不错的,只是复习阶段和平常的总结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在考试中不能体现自己的最高水平。同时,由于自己没能总结经验教训,所以一到大的考试心理就会被以前的经历所困扰。久而久之,甚至会形成考场综合征。严重者,不管自己的功课有没有准备好,一到考场就出现紧张、肚子疼、头晕等现象(很多症状己表现出生理化)。为什么有的学生一到考前,就会肚子疼?科学家曾对一些自称考试前总是肚子疼的人调查发现,由于这些人普遍存在焦虑和紧张,所以导致胃功能受到影响,长此以往就会出现胃溃疡等症状。心理学家的一个实验,也强力的证明了这个现象。两只猴子被关在笼子里,一只猴子不定期的被电击,另外一只猴子定期的被电击,结果不定期被电击的猴子最后先挂了。对死的那只猴子做生理解剖发现,胃溃疡的问题很严重。所以,紧张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而且由于对考试结果的担忧,有的学生希望找到合适的借口来为自己开脱,那么生理的毛病自然而然就成了他们最好的挡箭牌。所以,有的学生他是假装肚子疼,到了后来可能就真的肚子疼了。考试发挥失常的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种情况。1.知识漏洞考试成绩不佳往往是因为知识上有漏洞。考试就像一个检测器,它会有效的发现你的问题所在,就像我们反复强调的那样,对于错题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寻找自己在学习上的问题,考试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对于每一点错误都不能忽略,不能一带而过,而要像对待新知识一样,仔细弄明白记在脑子里。记忆规律表明人对于新接触的概念当时的印象会比较清晰,但过了一些日子就会有一定比例的遗忘,当然不会全部遗忘,很多学生当时在课堂听明白了。于是,就自认为对这节课的内容掌握的不错,即使过了很长时间依旧感觉良好,其实已经有一些细节淡忘和陌生了。但自己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和警惕,由于自己不容易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也不会特别主动的去巩固和强化,一是也不大知道学业上的问题在什么地方,往往是考试结束后才发现,连一些简单的问题也没有做出来,一拍脑袋怎么一下子全部忘记了?出现这种问题是最具欺骗性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加强复习总结归纳查漏补缺,通过对考试结果做分析总结,来弄明白自己的功课到底在什么地方,出现了疏漏。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很高,错题很少,但同样不能忽略错误。因为考试并不是对知识的全面检测,只是抽样式的检测有一定的偶然性,考的分数高不一定说明学得好,也许某次考试恰恰没有考到那些你掌握的不好的知识点,因此好的成绩往往会蒙蔽人,哪怕你考到了99分那一分的小错误,也应该重视起来。2.马虎成性马虎从开始的不经意逐渐变成一种习惯,并不断放大蔓延发展。我们在总结考试时被发现自己没考好,既不是因为紧张做错题,更不是因为知识掌握的不好,而仅仅是因为自己太马虎审题不仔细造成的,以至于老师将改完的试卷发给大家再看时很多人发现自己做错的题目,只要稍微用心些,就完全可以做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考卷发到考生手里后,考生一看题目简单极了,自己全都会,一个劲的奋发疾书,连检查的工序都省了,直接交卷就等着分呢。可是成绩出来之后却让自己惊讶不已,怎么和自己预计的差这么多。再仔细一看,不是某个小数点点错了,就是看错了题目的意思。很多人都以为马虎算不上什么问题,甚至有些家长也漫不经心的跟我说这些题目,我家孩子都会唯一的毛病就是马虎,其中马虎不仅不是什么错误,似乎还是值得称赞和夸耀的事情。表面看来,马虎的确不是什么大问题,该掌握的知识掌握了,心理素质又不错,等到大考的时候认真一点不就一点问题都没有了吗?但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马虎会从开始的不经意变成一种习惯性的行为,这不是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是一个人的学习态度,难道题目简单就不值得重视吗?真正的大考也在考习惯考态度。考试不仅仅能衡量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还能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作出测评。因此,不要把马虎当成无所谓,要重视并通过考试改正自己在学习中的马虎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