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约聚餐。酒在春节的宴席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在酒桌上,有不少人爱以饮酒多少来衡量对方与自己的交情,在劝酒与敬酒之间,十分容易埋下过度饮酒的隐患。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在特定情况下劝酒或将担责!
现象:劝酒时有发生
工作场合遭劝酒
某互联网公司张小姐表示,她曾在工作聚餐场合中遭遇领导的劝酒,并因此导致应急性胃溃疡。“一般都是熟人劝酒比较多,家人朋友知道你的酒量和身体状况,但是职场上的同事和领导不一定清楚。”张小姐说:“有时候领导开口叫你喝酒是很难拒绝的。”
被亲戚长辈劝酒
今年16岁的小秦表示,自己曾遭遇过长辈劝酒。他说,去年过年的时候有长辈以他已经长大,应该学习喝酒、锻炼酒量为由,向他灌了两瓶啤酒,当时其他亲戚都觉得很正常。“虽然我不害怕喝酒,但灌未成年人喝酒确实有些不妥,特别是对一个从未喝过酒的人一下子灌两瓶”。
支招:拒酒有对策
以要开车为由拒绝喝酒
家住南昌的陈经理表示,平日里工作应酬频繁,饭局中常常遇到有人劝酒。他说:“我一般都会说自己要开车,饭局一入席就顺手把车钥匙放在桌上,现在酒驾醉驾处罚严,你以开车为由,大部分人都不会再劝你喝酒。”
表明身体不适不能多喝
作为女性,岑女士表示女生拒酒的方法更为多样,“可以说身体不适,可以说自己不会、不能喝酒,但是拒绝别人的劝酒、敬酒后一定要给回他一个面子。”当她看到餐桌上有酒,首先表明自己不能多喝,在合适的时机里为自己和桌上的女性一同倒上无酒精饮料,再以饮料主动向酒桌上的其他人表示歉意和敬意。
提醒:劝酒或将担责
适度敬酒并不需要承担民事责任,但饮酒人身亡,在以下四种情况中,劝酒者要承担赔偿责任。而喝酒者本人除被他人强行灌酒外,自己具有重大过错,也应对自己的喝酒后果负主要责任。
①强迫性劝酒。如故意灌酒,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言语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
②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不适,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的,酒友就要承担部分责任。
③未将酒醉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时,酒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此时若出现意外,也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④对酒后驾车行为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在明知对方酒后驾车而不加以劝阻的情况下,一旦出事,酒友有可能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劝未成年人饮酒,分两种情况:如果饮酒者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10岁以上,18岁以下),由此导致的后果,劝酒者承担次要或同等责任。如果饮酒者是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10岁以下),劝酒者承担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江西网络台综合
值班编辑:周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