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大众日报聊城新闻》
头版头条以及2版版面
全面报道了冠县
在*建、产业、医疗等方面
扶贫工作经验和做法
请看详细报道
↓↓↓↓↓↓↓↓↓↓
“作为全省20个扶贫任务比较重的县之一,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提高脱贫质量,必须吃透*策、厘清思路、明确重点、压实责任、精准施策,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把事办好。”冠县县委书记牟桂禄说,年,冠县按照市委、市*府“*建筑基、*策集成、精准施策、责任包干”的扶贫开发工作思路,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总揽全局,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和省重点贫困村整体提升为攻坚目标,扎实推进九大扶贫工程。
□记者孙亚飞通讯员许永飞郭建辉
冠县,年被列入国家贫困县,年后一直是省扶贫重点县。年底,冠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4.2万人2.6万户,省重点贫困村46个。
去年,冠县全年脱贫户人,1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脱贫。目前,该县剩人未脱贫,已脱贫享受*策人。
“”*建扶贫筑牢发展基础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年以前,这里还是多年没有村集体收入,村民主要靠种玉米、麦子的省定贫困村。全村余户中就有贫困户多户。”在冠县范寨镇孔里庄村文化广场,村民孔维刚自豪地说,“自打村里来了给力的带头人,俺村不仅生活环境好了,收入增多了,大伙儿说话也挺起了腰板儿!现在,孔里庄村不仅摘掉了‘穷帽’,还成了省级文明村、省美丽宜居村。”
看着眼前整洁的村容村貌,以及精神抖擞的村民,记者很难将孔里庄村与“软弱涣散”一词联想起来。但事实确实如此。年5月份,60多岁的王道祥到村任*支部书记,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让这个村由负债到集体资产多万元,实现了整体脱贫。“村里还制定了发展规划,修了路、安了灯,土地进行了流转,老百姓增加了收入,村里也有了集体收入,还建立了幸福院。”村民高在菊说,整个村的面貌彻底改变了。
针对省重点贫困村中存在的领导班子比较弱、支部书记带动能力不强、村内无合适支部书记人选等问题,冠县不拘一格“挑”人才,探索从退休干部、退休工人、转业士官的优秀*员中,挑选人员充实到这类贫困村里担任支部书记,配强村级带头人。
在抓实*建促扶贫过程中,冠县还坚持*建工作、*建责任及*建考核与扶贫工作、扶贫责任、扶贫考核三个同步,抓好带头人、第一书记、*员、非公组织*组织四支队伍,加大村级运转保障经费投入、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加强场所阵地建设、加强软弱涣散*组织整顿、加强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等,紧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这一重点,形成了“”*建扶贫机制。
瞄准特色产业拓宽脱贫路径
冠县是山东省太阳能应用示范县和光伏大县,通过创新光伏发电产业扶贫模式,光伏扶贫已成为全县乃至聊城市扶贫工作的特色名片。据悉,年以来,该县按照“*府引导、农户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投入财*专项扶贫资金.5万元,建设47个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3兆瓦。通过光伏发电项目,覆盖54个贫困村。
“*的*策真是好,用这笔钱解决了药费、买了过冬用的清洁煤,俺心里很暖和。”在冠县万善乡东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于淑芳脱贫每年都会收到0元的光伏受益金。于淑芳介绍,她的老伴儿早年得癌症去世,现今自己也患糖尿病,需常年吃药,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由此,她在上级帮扶下确定为光伏受益户。
冠县万善乡70兆瓦油用牡丹光伏电站每年从收益中拿出万元,直接用于特困户增加收入,带动全县插花村特困户户,每户每年补贴0元。
截至年底,冠县还通过村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带动贫困户户人增收;借着全市养驴扶贫的东风,年,冠县共建设扶贫养驴场14处,总投资.7万元。从年底到年5月份存栏量达到头,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年,冠县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并在15个乡镇36个村建设农业扶贫产业项目51个,投入财*专项扶贫资金万元。项目覆盖贫困户户人。
兜底贫困患者坚实健康保障
为了让更多贫困群众享受保险带来的实惠,冠县整合财*扶贫资金万元,为个贫困户人购买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三项保险,为贫困户的生活保障兜底。“针对贫困户中的‘老弱病残’群体,冠县还探索县级集中颐养护理、村级集中供养、农村幸福院集中供养三种供养模式,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失能人员进行集中救助,破解吃住医疗康复难题,托底帮扶。”冠县扶贫办副主任杨光照说。
依托兰沃中心敬老院,冠县建设了集中颐养护理中心,主要是为县辖区特困人员、城乡低保人员、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失能人员提供医养互相结合的服务。医院还在其中设立集中颐养护理中心分院,实现了集治疗、康复、生活照料为一体的套餐式服务。
在村级集中供养中心建立上,冠县充分考虑到了村情差异,对敬老院周边村庄贫困人口采取进入敬老院集中供养,其他村庄通过修缮村集体用房、租赁群众房屋等形式,设立村级集中供养中心。村级供养中心还有邻里互助员专门照顾入住者,乡镇卫生院还会定期对入住者进行体检和康复治疗。
“通过探索实施失能人员集中供养,贫困失能人员能获得精心照料,家人能工作能增收,生活质量都能得到明显提高。”县扶贫办主任张立勋算了一笔账,集中供养中心可以提供公益岗位并优先考虑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平均每增加10名集中供养人员,可带来公益就业岗位4个。同时,可以释放10个家庭中近20个劳动力外出就业,有效带动了贫困家庭脱贫增收。
11.7万元医疗费自己承担不足万元
□记者孙亚飞通讯员郭建辉许永飞
2月28日,见客人走进院子,穿着保洁服的马法信,赶紧起身拿起一包香烟迎上前,一只残臂夹在腰间,一只健全的手伸向记者。“大爷,我不抽烟。”记者请他介绍自己报销医疗费的事,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65岁的马法信是冠县范寨镇西马庄村村民,儿子、儿媳患有不同程度精神障碍病,自己的左手轧棉花时被切掉,一家人的生活全靠妻子张金玲,是村里典型的贫困户。
去年,马法信患胃溃疡,医院进行胃切除手术。前前后后住院6次,共计花医疗费11万多元,这下愁坏了马法信和妻子张金玲,“就是走投无路的感觉。”马法信说,“11万多元,我几辈子也还不上啊。结果费用一报销,我自己承担只有多元。”马法信兴奋地说。
▲马法信的报销明细
根据冠县医保系统提供的马法信的报销单据显示:7月10日至7月25日,住院期间总费用.72元,基本医疗保险报销.66元,大病医疗保险报销.02元,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报销.2元,马法信自担.84元;
9月11日至9月14日,住院期间总费用.04元,基本医疗保险报销.54元,大病医疗保险报销.89元,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报销.79元,马法信自担.82元;
9月28日至9月30日,住院期间花费总计.56元,基本医疗保险报销.98元,大病医疗保险报销.09元,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报销.14元,马法信自担.35元……
6次相加,马法信住院花费总计.86元,其中基本医疗报销.27元,大病医疗报销.51元,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报销.4元,马法信最终自掏腰包只有.68元,占全部费用的6.99%。
“多报销近3万元,是冠县为贫困群众购买的扶贫保险红利。”冠县扶贫办副主任杨光照介绍,自我省在全省范围实施贫困人口医疗商业补充保险至今,冠县每年整合财*扶贫资金万元,为户位贫困群众购买“扶贫特惠保险”,同时要求保险公司建立理赔绿色通道,制定限时理赔服务快速兑现制度,为贫困群众做好理赔工作,确保理赔款及时足额发放。“冠县整合财*资金,为贫困群众每年花费元以购买‘扶贫特惠保险’,其中包括元/人的医疗商业补充保险、10元/户的家庭财*保险和20元/人的人身意外保险三部分,为贫困户再上了一根‘保险绳’。”
记者还了解到,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是贫困群众住院(包括慢性病门诊),经基本医疗保险补偿、大病保险补偿后再次给予一定金额补偿的保险。如果将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以及医疗救助视为防止因病致贫的“三道防线”,那么对于贫困户而言,医疗商业补充保险无疑就是“第四道防线”。“按照省里的要求,贫困群众个人累计负担费用限定在医疗总费用的10%以内。在此基础上,冠县进一步让利于贫困群众。截至年底,全县贫困群众个人累计负担费用已限定在医疗总费用的7%以内。”杨光照说。
“合作医疗保险的钱该交,而且交多少我也得交。”尝到了医疗保险甜头的马法信说,“我还得多谢谢咱扶贫干部为我交的这份补充险啊,要是没有这份保险,我就真动不起这个手术了。”
“脱贫存折”让贫困群户鼓起精神
□记者王兆锋通讯员许永飞程邦磊
2月28日,记者走进杨其山家,见院子和房间里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杨其山穿着新夹袄新棉裤,坐在轮椅上看电视,胡须刮得干干净净,脸上洋溢着笑容。屋里,炉子里烧着*府发的清洁型煤,没有一点异味,暖融融的。
这个春节,杨其山比以往都开心。一年间,他家顺利甩掉了“贫困帽”,儿女学业顺利,自己也有专人照顾,日子好了很多。年三十前,杨其山的妻子赵玉芬骑着电动车专门磨了一袋子面,在过年时蒸了馒头、枣卷子,包了饺子,一家人过了个幸福年。
40岁的杨其山是冠县范寨镇孔里庄村的贫困户,也是低保户。4年前,杨其山在外地打工时,不慎从高处跌落,造成颈椎损伤,致使四肢失能,常年需要照顾。“以前,丈夫在外打工一年能收入5万多元,再加上地里的收成,日子还过得去。”赵玉芬眼中泛着泪花说,丈夫出事后,全家的顶梁柱就这么垮了,她得全力照顾丈夫的衣食起居,家里就没有了经济来源,加上丈夫医药费、两个孩子学费开支,生活就成了问题。
▲网络配图
“杨其山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县乡村帮扶干部、帮扶*策措施随之向他靠拢,一步一步帮他脱贫。”范寨镇帮包杨其山的干部刘东晓说,县林洋光伏企业每年给杨其山光伏发电分红,村里通过“扶贫贷”建起大棚每年也有分红。
农村低保金元,低保电费24.6元,投资受益1元,土地流转金元,村大棚分红元……在杨其山妻子拿出的一本存折上,清晰地显示着年杨其山个人的收入情况,总算下来,杨其山年人均纯收入达到了元,顺利甩掉了“贫困帽”。“去年,我考入了山东工业职业学院,学习了机电专业,学校还给贫困家庭的学生一年补了0元的学费。”杨其山的儿子杨云岗感激地说,“我一定要学业有成,将来回报家乡、回报社会。”“有这么好的*策,村里又有这么多项目,孩子也考上大学了,俺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俺一定好好干,靠自己的双手把这个家撑起来!”赵玉芬说。
“虽然杨其山家摘掉了‘贫困帽’,但杨其山脱贫并未脱*策。”冠县扶贫办主任张立勋补充说,去年,冠县共脱贫户人,18个省定贫困村摘帽脱贫,“为了防止返贫,冠县继续做好贫困户退出后的继续帮扶、监管和巩固提升工作,实现脱贫不脱*策、脱贫不脱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贫困户喜领55万元分红
□杨秀萍吕兆晗报道
冠县梁堂镇前何仲村16名群众,这段时间心里很舒坦,因为领取到了分红。村*支部王子义告诉记者:“去年全村共发放分红.2元,这些分红来自于镇里的钢构蔬菜大棚,这些大棚共有40亩,种植蘑菇、*瓜等作物,赢利按入股多少分配给贫困户。”据了解,这些大棚是整合了部分扶贫资金建成的,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除了享受分红,还能靠打工挣钱,一天的工资就有70元。
▲网络配图
梁堂镇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发动、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各类扶贫项目,他们把分散的扶贫资金集中起来使用,起到了聚沙成塔的作用。“年,全镇共有贫困人口人次领取到分红55万多元,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作用明显。”镇*委书记韩辉说。
据了解,这些扶贫项目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其中光伏发电项目向户贫困户发放39.8万元,钢构蘑菇大棚项目向位贫困人口发放13万元,北寺地蔬菜大棚项目向21人发放元,胡闫村大棚向25人发放元,沙闫村大棚项目向17人发放元。
近年来,梁堂镇投入扶贫资金多万元,建设了苹果园、光伏发电、养驴场、高效集约钢构大棚、四季棚、冬暖大棚、春秋大棚等扶贫项目,改造了低压线路、变压器、道路管线、水泵等大量生产用基础设施,这些项目结合村庄实际和贫困户个人需求,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切实有效、灵活多样,帮助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了同步脱贫。
据了解,在注重产业扶贫的同时,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提升群众生活品质,梁堂镇投资万元修建水泥路、胡同和砂石路20.7公里,投资7.3万元安装路灯盏,投资30万元栽植绿化苗木棵,投资80万元修建自来水管道2万米,投资52万元修建排水沟7.1公里,投资28万元新打机井28眼,投资24万元建设文化广场、文化书屋、篮球场,另有万米电缆电线、监控摄像头、健身器材、防护栏等配套设施。
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起到了“造血”功能,韩辉告诉记者,年,镇*委将继续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促使现有产业品质提升、积极培育新产业,让更多的贫困户依靠富民产业脱贫致富。
温庄村赤松茸示范项目落户记
□记者王兆锋杨秀萍通讯员许永飞郭建辉
2月28日,杨胜坤走在温庄村的大街上,见了乡亲们就打招呼,“大爷大娘”叫得亲热。
▲冠县范寨镇温庄村第一书记杨胜坤(左)正在扶贫温室大棚内查看赤松茸的生长情况。
“这孩子,实诚!干实事,咱村里脱贫就靠他了。”这是乡亲们的评价。
“多亏了杨书记,我在棚里打工,一天有80元的工资。82岁的父亲脑梗,9岁的孩子需要照顾,我没法出去打工,能在这里干活儿,真是太好了。”村民肖启春感激地说。
杨胜坤是山东省质监局选派的第一书记,在冠县范寨镇温庄村任职。温庄村为省定扶贫重点村,全村户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户贫困人口人,很多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该村土地多为盐碱涝洼,以种植小麦、玉米等单一农作物为主,年初,贫困户人均收入不足元。自年2月21日进驻冠县范寨镇温庄村任职以来,杨胜坤坚持抓*建、促脱贫,狠抓村*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建设和产业项目增收,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他在温庄村发展赤松茸大棚40亩,以“订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引导本村群众开展赤松茸种植,撬动社会资本30余万元,帮助本村10户贫困户实现就近务工,为帮包村实现村级集体收入3万元。
为了让赤松茸示范项目落户温庄村,杨胜坤没少作难。
去年4月份,杨胜坤在济南参加了山东省供销社举办的“助力第一书记扶贫攻坚电商对接会”,发现赤松茸(大球盖菇)示范项目效益可观,适合引进。但他回村后,跟村“两委”和农户商量了多次,但大家一直持观望态度,项目陷入了停摆状态。
杨胜坤没有放弃,决定带着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去实地考察一下赤松茸示范项目,让大家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为了节省考察开支,他们清晨5点出门,当晚11点便赶回了村里。他看了一下车上的里程表,一天跑了公里。因为村里没有集体收入,块钱的过路费和加油费也只能自掏腰包。
第二天,杨胜坤召集全体在家的*员开了*支部会,给大家介绍了考察赤松茸示范项目的情况。大家听完介绍,都说好,同时也提出了问题:一亩地真能产出斤吗?一亩一万块钱,投入是不是太高了?鲜品万一卖不出去怎么办?干品万一不按照协议回收了怎么办?
一系列问题,把杨胜坤给问住了。大家见杨胜坤没有表态,都沉默了,会议无果而终。
要打造一个致富项目,“人、财、物、供、产、销”哪一个要素、哪一个环节都不能少,读过MBA的杨胜坤深知其重要性。关于赤松茸种植的*支部会开完已经一个星期了,没有人再提起这个项目。小麦马上就要收割完了,由于种植赤松茸需要用麦秸来保湿保温,所以再不收集原材料,这个项目就错过农时了。单位拨付的20万元帮扶资金汇到了镇财所,没有完备的手续,一时半会儿还支不出来……一堆难题摆在杨胜坤的面前。
“干或不干,这是一个问题!干,所有风险要由我来担;不干,村里干部、群众会怎么看我?驻村帮扶两年,什么致富项目也带不来,不就真成了‘扶贫稻草人’了?”杨胜坤说。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杨胜坤跟家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在镇财所将单位支持的帮扶资金拨付到位之前,由个人先垫资建设赤松茸示范试验田,给持观望态度的干部群众做个示范,全部收入将作为村集体的收入。
杨胜坤收入一直不高,每月又要还元的房贷,手里也没多少存款,就从父母那里借了5万元钱当启动资金。
在杨胜坤的赤松茸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员张龙成带头承包下了村里8个扶贫大棚,准备大干一场。他说:“杨书记来到我们村,不仅给我们修了路,打了井,建了卫生室和集中供养中心,更给我们带来了致富的新点子、新思路。我作为一名*员,也想拿出干劲,给群众带个好头。”通过赤松茸示范项目,解决本村十几名贫困群众就近务工难题,肖启春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杨胜坤结合赤松茸示范项目,探索该产品的深加工项目。计划在温庄村投资20万元建设“扶贫车间”一处,用于赤松茸的分拣、清洗、冷藏、烘干、密封包装等深加工,进一步拓宽产品销路,提高产品附加值。
杨胜坤任第一书记,背后有一家人的默默支持和付出。一个周末回家的路上,他发现没带家门钥匙,就拨了父母的电话,均无人接听。因妻子是监狱警察,不允许带手机,只能通过座机联系她,结果同事说她家里有事,今天没来上班。杨胜坤一下子紧张起来。好不容易拨通了妻子的电话,她才告诉杨胜坤,父亲周二突发心梗,住院了。因为担心影响杨胜坤驻村工作,父母没让妻子通知他。
杨胜坤顿时哽咽了。最近村里事情多,好几天没给家里打电话了,回想起来既惭愧又后怕。返程的后半段,他的脑子里一片空白,医院是个什么情景……
幸好父亲的病是初犯,母亲又懂医,急救措施得当,及时送医做了心脏介入手术,病情已无大碍。短暂的周末,杨胜坤都守在父亲病床前,分秒不愿离开,想在回村工作前尽这短暂的孝道。他又想起了在临沂培训时,一位第一书记的感慨:“每一位第一书记的背后辛勤工作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作为坚强的后盾,家人的付出一点儿不比冲在脱贫攻坚一线的第一书记少!”
来源丨聊城快讯
如有侵权丨请联系删除
重要声明
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
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
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点赞是一种尊贵!
(点击下方和我互动)
聊城快讯∣一个有“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