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症状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消化内镜,做不做 [复制链接]

1#
消化内镜,做?不做?

导语:总是觉得胃不舒服,医院检查。最近大便情况不同以往,也该引起重视,该去脾胃病科就诊、用药。

流行病学显示,大约10%的人一生中可能患有消化性溃疡。在我国最常见的癌症里,胃癌排第二,更严重的是,胃癌人群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近5年来19~35岁的年轻胃癌患者数量比30年前翻了一倍。结直肠癌作为男性发病率第三、女性发病率第二的恶性肿瘤,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据统计,结直肠癌目前在恶性肿瘤发病数中占比达10%,且发病率与社会的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

中医学认为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水谷,大肠为传导之官,可传化糟粕。我们的胃肠道每天都在辛苦的工作,不停地接触外来的食物。今天暴饮暴食,明天水米不进;今天烧烤撸串,明天果蔬沙拉;今天贪酒两杯,明天吃面养胃。快节奏的生活、无形的工作压力、以及饮食不规律都给我们的胃肠道带来伤害。

比如,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PU)是临床上常见的反复发作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的特点,而胃镜检查是诊断消化性溃疡的金指标,但很多患者一听到要做胃镜检查,真是谈镜色变,可能由于别人的经验或者自己曾经的体验,对胃镜检查都极为恐惧。总是抱着“熬一熬、放一放”,甚至是听之任之的态度,就是不愿意做胃镜检查。甚至还会追问医生,可不可以不做胃镜?要不就换个CT或者B超查查?

在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CT、B超是不能替代胃肠镜的。因为CT、B超对早期小的胃、肠道病变敏感性低,而且为明确病变是良性还是恶性,最终需通过胃镜、肠镜取胃肠组织做病理检查方能进一步确认。所以目前为止,没有其他检查方法可以替代胃肠镜。

问1:消化内镜检查什么?

答:内镜主要是对空腔脏器或组织进行检查。可以直视下观察脏器内部是否存在病变,还可以对可疑病变进行组织活检或者内镜下治疗。比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道肿瘤、胃肠道息肉、炎症性肠病、间质瘤等等都可在镜下将病灶清楚地呈现。此外,在镜下还可以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检查,必要时做穿刺活检以明确病情。如超声内镜可以看到食管和胃深层的病变,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胃癌侵犯深度和周围淋巴结转移情况,可以鉴别胃溃疡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问2:哪些人需要做消化内镜检查?

答:(1)电子胃镜:①凡疑有食管、胃及十二指肠疾病。②胸骨后疼痛、烧灼感及吞咽困难,疑有食管疾病者。③上腹不适,疑为上消化道病变,临床又不能确诊者。④急性及原因不明的慢性上消化道出血。⑤X线检查发现胃部病变不能明确性质者。⑥需要随诊的病变如溃疡、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术后胃等。⑦疑有食管癌和胃癌患者,胃镜可提高诊断准确率,发现早期病历,并可进行治疗。⑧胃镜可诊断上消化道息肉及隆起性病变,并进行治疗。⑨需要通过内镜进行治疗者。

(2)电子肠镜:如果以下这些症状持续两周或两周以上,医院检查;①排便习惯改变:经常腹泻或便秘;和以前相比,粪便形状改变或变细;②黏液血便:大便中常带有鲜红或暗红色血液和黏液;③里急后重感:总是感觉大便没有排完,但排便却又排不出便;④持续性腹痛;疼痛部位多在中下腹部,程度轻重不一,多为隐痛或胀痛;⑤贫血经常伴随着疲劳和无法解释的体重骤降。

问3:做消化内镜之前要做什么准备?

答:(1)电子胃镜前的准备:①心电图检查。对于严重心肺患者需经过做镜医师及麻醉师评估,才能确定是否可进行无痛胃镜检查。②检查前禁食、禁水8小时以上。凡在近三天内做过胃肠钡餐造影者不宜做胃镜检查。③由患者家属陪同前来检查,检查前签署电子胃镜检查知情同意书。

(2)电子肠镜前的准备:①心电图检查。对于严重心肺患者需经过做镜医师及麻醉师评估,才能确定是否可进行无痛肠镜检查。②术前3天患者应进食少渣饮食,适当进食有叶蔬菜、瓜类,避免进食番茄、火龙果等有核食物。③遵医嘱服用泻药,服用期间,服用泻药后来回走动,轻揉腹部,加快排泄速度。目标终点:清水样便。检查前4小时停止饮水。

问4:消化内镜检查结束后应注意什么?

答:(1)电子胃镜检查后:①胃镜检查后2小时可进温凉无渣半流质(稀饭、面条、牛奶等),次日无不适可正常饮食,但禁忌饮酒、辛辣刺激之品。②如做息肉切除者,请遵医嘱执行饮食方案。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及重体力劳动。③检查后出现腹部剧烈疼痛、呕吐、黑便等不适,请立即告知医师以便及时诊治。

(2)电子肠镜检查后:①肠镜活检后2小时可进温凉无渣半流质(稀饭、面条、牛奶等),次日无不适可正常饮食,但禁忌饮酒、辛辣刺激之品。②息肉电切除术后请您绝对卧床休息,三天内勿剧烈运动,不做钡灌肠检查,遵医嘱禁食,给予静脉输液。若出现持续性腹痛,或大便带出血量多情况,您应及时告诉医生,以免出现意外。

结语:消化内镜是消化系统疾病的重要诊疗仪器,对消化系统病变从宏观到微观进行直观的观察,诊断的准确性高;内镜、腹腔镜、放射、超声等联合引导下微创治疗能够直达病变靶点,减少治疗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文字:王萌编辑:黎丽群编审:刘礼剑(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